红色、黄色、绿色,“随申码”17日上线,依托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汇聚的数据,经过建模、分析评估后,为市民测算“三色”风险,供大家出行参考……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减少人员跑动和集聚,就要数据多跑路。上海正在用大数据赋能各行各业,努力遏制病毒传播,为击溃疫情赢得主动权。
“赛跑”
不断提供防控新服务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空间里,无数微不足道的“比特”汇聚而成大数据,与病毒展开了一场“赛跑”。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全力依托大数据支撑本市疫情防控工作。市大数据中心依托“一网通办”打造新冠肺炎防控专栏,1月29日在“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同步上线。截至2月17日,防控专栏累计访问次数达381.2万,其中移动端近377万。
从梳理专栏需求、产品设计,到制定方案、UI设计;从24小时接入第一批事项,完成安全测试,到包括32个事项的新冠肺炎防控专栏……如今,各服务渠道以每日更新1-2个版本的优化迭代速度不断接入新服务,不断优化专栏版面设计,不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目前,来沪人员健康登记、确诊患者涉及区域及场所查询、网上问诊、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查询等项目,已经成为数据汇聚的热门服务。
高效
关注传递群众“心里话”
与此同时,大数据还能反映群众的“心里话”。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告诉记者,“一网通办”高度关注疫情期间群众的呼声,以“一网通办”“我要找茬”功能为基础,升级公众投诉及建议通道。“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先后收到421条防控建议,及时转送相关部门,反馈处理结果,确保建议渠道畅通,回应高效。”
例如,对于企业复工登记备案的问题,专栏紧急开发上线“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系统”,为各企业提供复工人员信息的在线填报服务,便于企业了解返岗人员健康信息,保障了企业复工后本市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市民迫切希望了解确诊患者涉及区域相关信息,市大数据中心迅速响应,在上海发布发布相关信息当天,开发上线“确诊患者涉及区域及场所查询”功能,并根据用户当前位置信息,提供定位、地图展示功能。
加速
支撑病毒基因组鉴定
在当下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精准的基因组测序对每一位病患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有效、及时进行诊疗的重要依据。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利用自身的大数据特长,第一时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为疫情服务,共同研发了基于二代测序数据的病毒基因组鉴定服务,让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跑出“加速度”。
“根据病患的呼吸道样本二代测序数据,通过分析流程将样本数据与病毒基因库进行快速比对,3小时便可检测出包括SARS、COVID-19等在内的所有人类已知基因组的病毒。”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战略部科学数据产品经理左天宇告诉记者,病毒基因组鉴定与核酸检查相比,优势在于不仅可精准识别病毒基因特性,还能监测病毒变异趋势并及时做出更新判定。
“希望病毒基因组鉴定所形成的鉴定分析结果能为更多的医院、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疫情防控、疾病诊治、药物筛选、疫苗设计与药物研发及对病毒溯源、变异进化、致病机理等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撑。”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CTO张嘉锐说。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