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日”里分发纪念饰物的志愿者,他特意穿上当年苏联红军的军服
搭配代表胜利的圣格奥尔基丝带的苏联勋章
俄总统普京手举父亲肖像参加“不朽军团”活动
去年巴基斯坦“国防和烈士纪念日”海报
巴军士兵在纪念日进行摩托车技能表演
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烈士陵园中央的石雕
每个墓碑上都有烈士的遗像
伦敦塔周围数十万朵陶瓷虞美人花纪念阵亡将士
英国老兵的纪念纹身
◆梁君 孙文静
无论实力强弱、疆域大小,各国对那些曾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献身的烈士都推崇备至,多国设有专门节日,重温历史,祭奠先烈,鼓舞士气。虽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各国不能像往年一样走上街头隆重集会,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但这并不会让人们心中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和缅怀之意减弱一丝一毫。
俄罗斯
“不朽军团”不可阻挡
1945年5月9日,随着纳粹德国正式投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划上句号,从此这一天成为“胜利日”,无论在苏联还是后来的俄罗斯,都得到最高礼仪的尊崇。每年这个时候,俄罗斯都高调进行各类纪念活动:各城市广告牌都会换上庆祝胜利的宣传画或老照片,街道两旁也会插满彩旗,上面写有“胜利日万岁”“向老兵致敬”等标语,社会各界也会通过多种形式表达缅怀之情。尽管今年的胜利日纪念活动可能受疫情影响,但俄政府和民间组织也设计好了各类“非接触”的纪念活动,包括网上向英雄纪念碑和无名英雄纪念碑献花、“云”上向二战老兵致敬、观看二战题材影视作品、举办远程视频纪念音乐会等等。正像俄总统普京所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烈士们的勇气与牺牲,以及为胜利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也绝不允许出现任何背叛英雄的行为”。
从2015年起,俄罗斯人推出别具一格的“不朽军团”运动。在“胜利日”,参与者举着参加过二战的亲人照片,表达崇高敬意和无尽怀念。“不朽军团”规模每年都在增长,截至2019年,参与城市超过1000个,还拓展到俄罗斯之外的地方。当然,今年的“不朽军团”很可能进入“云端”,在网际间传递,用一名参与者的话说:“这场活动会伴随每个有良知的人一辈子。”
巴基斯坦
团结振兴的号角
为纪念1965年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和军队的牺牲,巴基斯坦在每年9月6日都举行“国防和烈士纪念日”活动。不过与别国类似纪念日不同,9月6日不是巴基斯坦取得战争胜利的时间,而是那次战争正式爆发的日子。那天凌晨4时,敌人突然越过边境口岸瓦加,对巴军发起突袭。巴基斯坦之所以选定这一天为纪念日,是希望提醒民众,正因为前线巴军的伟大牺牲,才令敌军阴谋未能得逞,以此号召全体人民向烈士致敬。
在巴基斯坦,9月6日是勇气、牺牲和国家完整的象征。首都伊斯兰堡会鸣礼炮31响,而4个省会城市则鸣礼炮21响,位于卡拉奇的国父真纳墓前会进行换岗仪式,政府高官和军队高层祭拜烈士陵园并向烈士敬献花圈,各地清真寺会为烈士诵经祈祷。此外,巴军士兵还会进行跳伞、摩托车等技能表演,并向民众展示武器装备。
巴基斯坦对纪念活动高度重视,主要纪念仪式在拉瓦尔品第陆军总部举行。纪念仪式在国家电视台直播,巴总统、总理、国防部长、陆军参谋长等高级官员也会出席,向烈士及其家人致敬。去年的致辞中,总统阿尔维强调,“对烈士的纪念不仅限于9月6日这一天,而应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总理伊姆兰·汗表达了对烈士及其家属的崇高敬意,并称“整个民族都应向他们表示感谢和尊敬”。
基于特殊的国情,巴基斯坦的“国防和烈士纪念日”还具有凝聚民心、振兴国家的使命。巴基斯坦建国后,国父真纳就提出“团结、信仰和纪律”的口号。在巴基斯坦人眼中,1965年战争正是军民同仇敌忾的真实写照。此外,纪念活动还成为巴基斯坦对外“隔空喊话”的重要途径,每年的纪念活动都会突出民族精神,宣示巴基斯坦“期待和平”,愿意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但同时也“不惧战争”,重申“为祖国牺牲自己生命的坚定决心”。
朝鲜
传承革命血脉
朝鲜的烈士纪念日是每年7月27日的“战胜节”,又称“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战胜节”源于朝鲜战争,1953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生效之日,虽然这份协定并非和平条约,但鉴于当时交战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朝鲜认为能迫使强敌接受停战,这本身就是胜利。如今,这一天是朝鲜法定假日,会举行各类纪念活动,向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表达深切怀念与哀思。
为了更好地纪念历次战争中为国英勇牺牲的烈士,朝鲜建造了多处烈士陵园。位于平壤郊外的祖国解放战争烈士陵园是专为纪念朝鲜战争阵亡烈士而建。陵园中央是巨型石雕,主体部分是上了刺刀、枪口朝上的步枪,还有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旗面上缀有“共和国英雄”勋章。陵园里每个墓碑上,都有安眠于此的烈士遗像,石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出生日期和牺牲时间。在朝鲜民众眼中,这个陵园让他们深深感到烈士与自己同在,正如陵园石碑上的刻文:“这些烈士和英雄将被子孙后代永记于心。”
朝鲜还注重用一些纪念场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英烈精神更深入人心。平壤有一座被誉为“胜利传统教育基地”的祖国解放战争博物馆,分纪念馆和露天展区两部分,其中露天展区摆放着缴获的侵略军武器,让参观者能近距离感受昔日战火硝烟。
为感恩烈士的牺牲,也为了革命传统的延续,朝鲜专门为烈士子女开办学校,实行优待政策,其中最有名的是万景台革命学院,那里配套条件较好,且学员在校的学习及生活费用均由朝鲜政府承担。
英国
不谢的虞美人
每年11月11日都是英国“停战纪念日”,又称“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传统已有百余年历史,起初是英国为纪念一战中阵亡的将士而设。相关纪念活动则集中在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通常是11日前后)进行,届时全国会举行纪念活动。
因为一战停火协议在西线战场是上午11时正式生效,当伦敦大本钟敲响11下,无论在路上、工厂还是商店里,人们都会停下脚步,放下手头的事,向英烈行2分钟的默哀礼。全国性纪念仪式在伦敦和平纪念碑进行,政要和社会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
英国人重视烈士纪念仪式,“容不得一粒沙子”。去年,首相约翰逊在纪念活动中先是花圈“献早了”,又将花圈上下颠倒“放反了”。为“化解”首相的尴尬,BBC在报道时用2016年出席活动的视频进行拼接处理,结果备受指责,最后不得不公开道歉。
纪念日期间,很多人会佩戴“国殇之花”虞美人。这一传统源于一名参加一战的加拿大军医,他在惨烈的佛兰德斯战场上掩埋战友遗体,看见满山盛开的红色虞美人,既代表战壕中烈士的鲜血,又充满生命的气息,于是他写下名诗《在佛兰德斯战场》,里面有一句:“在佛兰德斯战场,虞美人迎风绽放。”英军官兵还有相对私密的纪念方式——纹身。在他们眼中,纹身如同战争纪念馆一样,是对逝去战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