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差异化试验”,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设立在临港新片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特”字体现在哪里?
●上海社科院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指向两链(国际供应链、前沿产业链)三化(自由化、便利化、一体化),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作为战略选项之一,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了发展新型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市场投融资服务的系统性制度支撑体系。新型国际贸易其实就是离岸贸易。一个跨国公司从泰国采购原材料,送到越南加工,最后产品卖到日本,所有物流都不经过上海,但资金收付结算、订单安排都在临港新片区进行,这就是新型国际贸易,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总部经济。
概而言之,洋山特殊综保区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之所以形成“特中之特”,不仅是开放领域更多,力度更大,更重要的是,采取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制度条件,满足了我国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通过离岸贸易,发展国际供应链管理和前沿产业链集群。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 临港新片区大致可分为“特殊经济功能区”与“特殊综合保税区”两部分。前者可理解为“自由经济区”或自由贸易港区延伸区(监管缓冲区),后者则为核心区或称之为自由贸易港区(境内关外)。“特殊综合保税区”主要以划定区域、物理围网的方式实现,其本质属性是“境内关外”的自贸港。进入自贸港区内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制造与加工业务、运输仓储和拆装、金融交易等均以保税的方式进行。
●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其实质就是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功能区。区内更加强调零关税、零壁垒,更加强调利用新片区金融、外汇、投资、出入境等管理制度。通过“税制”“法制”“管制”的创新突破,构筑离岸贸易、结算等功能,促进贸易中间商在离岸贸易中形成管理、整合和优化供应链的能力,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新型贸易中心。
本报记者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