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小北”早已“网”住我们
第12/13版:新民手绘 2020-06-23

“小北”早已“网”住我们

北京时间今天9时43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10时10分,星箭分离成功。10时12分,卫星太阳能帆板展开。10时17分,宣布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北斗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即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待“收官之星”入网后,北斗卫星导航将全面完成系统建设,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

“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为世界卫星导航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北斗天团”众望所归!

全球瞩目“收官星”

在祖国腹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小城”,名叫西昌。自古,此地的月亮总是格外的皎洁,故得“月城”之美名。而今,她还是世界闻名的航天城。海拔高、纬度低、晴天多,坐落于群山环抱的峡谷底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次数最多、密度最高的航天发射中心,今年已满“50岁”,170多颗卫星相继在此点火升空。“小北”(北斗导航卫星)们的太空之旅,也悉数从这里启程。

作为全球组网的“收官之星”,“小北-55”无疑自带热搜级流量,并踏准“在线新经济”的节拍,首次向公众直播了自个儿的发射全过程。

这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原定于6月16日上午发射,因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而推迟。昨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相关技术问题已经排除,任务重新启动,于6月23日择机发射。

生活何处无北斗

人们说“北斗天团”是超豪华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俱乐部的第四个会员,前三个会员分别是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建于20世纪后期,历时20余年,“北斗天团”终于全体“入列”,实现三步走“成团”战略。

常有老百姓问,啥时候能用北斗导航?事实上,我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中,70%以上都已“标配”提供北斗服务。《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含智能手机在内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官方“使用说明书”上写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事实上,称“小北”们为“天团”,还真不是自带粉丝滤镜。你知道它们有多超能吗?

抗疫期间,北斗导航卫星为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提供精确标绘,人员追踪、物流配送、道路与车辆管理都有北斗卫星的默默付出……

今年春耕时,“北斗天团”又将目光凝望大地。在四川广汉,搭载北斗终端设备的自动导航插秧机,没有驾驶员,只需有人把秧苗放到插秧盘上,便能在田里快速而又整齐地“插秧折返跑”,1小时最多能完成7亩田的插秧作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基于北斗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每天可完成100亩的播种工作量……

对渔民而言,北斗系统是守护神。“小北”的短报文功能超级实用,危急时刻不仅能及时求救,还能确认SOS有没有发送成功,这是唯有中国的北斗才有的本事。

你说,生活何处无北斗呢?

“上海元素”亮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凝聚了众多优秀的国产原创科技成果。其中多项来自上海。比如,卫星上的多台不同类型的太阳敏感器,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国产化的一项重要“代表作”是原子钟的升级换代和无缝切换,北斗三号的高性能氢原子钟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承研,1000万年才误差1秒。

值得一提的是,有12颗“小北”的“娘家”就在上海——卫星由位于张江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从2011年起,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经历超常规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攻克无数难题,先后完成了12颗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北斗系统的“收官”不等于“收摊”,有退役便有新入列,有迭代还有新建设,“北斗天团”未来还将拥有更多新伙伴。以中科院北斗导航研制团队为例,今年还要马不停蹄地潜心研制两颗备份星,也为北斗导航系统的迭代做好准备。203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泛在、更融合、更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没错!本报记者 董纯蕾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