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乌镇 传统民俗活动迎端午 杭州 会展助力帮扶消费 盐城 户籍制度改革推“新政” 宜兴来沪对接校企合作 健身场所“搬”到家门口 绍兴河(湖)长制工作成“浙江标准” 吴兴民俗文化进社区 老屋变民宿  特产“云”上卖
第10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2020-06-23
丽水下南山村:村企合作 焕发勃勃生机

老屋变民宿 特产“云”上卖

橙黄的夯土墙,瓯越的吊脚楼,古木溪流环绕……走进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下南山村,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形容这个村庄一点都不为过。

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村落,曾经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大量流失,一度走向衰落。如今,全村在整村保护的同时招商引资,引来联众集团这只“金凤凰”对古村落进行开发,在“村企合作”中迎来古村复兴“第二春”。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既收租金又挣工资

下南山村的民居依山而建,面向瓯江,泥墙青瓦的建筑外貌古朴自然,如果不深入其内,完全看不出这里已经是一个名为“欢庭·下南山”的旅游度假村。

据下南山村支委郑秀旺介绍,早在2005年,下南山村90%的村民就已经下山脱贫,搬到了山下的新村。为了让承载着几代“乡愁”的破旧老村重新复兴,2016年,下南山村将荒废的老屋修复后,以全村现有土地、房屋及设施的使用权作为出资,交由联众集团建设和运营“欢庭·下南山”精品民宿项目,并将每年交给村里的利润,按照村集体30%、村民70%的比例分成,有些村民每年光“收租”就有一两万元的收入。

度假村里上到店长,下到一线服务人员,几乎都是下南山村和邻村村民。“一边收租,一边上班,大家再也不用靠山里的几亩田过日子了!”郑秀旺表示,整个度假村每年能为全村村民带来640万元的收入。

借助客流做物流

度假村项目引进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黑炭杨梅产业的发展。在度假村的餐厅里,还能看到一排排供客人饮用的杨梅酒。“这款杨梅酒是客人必点的,有的喝完还要买点带回去。”店长陶素慧介绍说,下南山的丘陵地貌和气候环境很适宜种植黑炭杨梅,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几亩杨梅林,每年6月是村民卖鲜杨梅的旺季,他们还会把杨梅做成杨梅酒,卖给度假村里的客人。

“叮咚,您有新订单了!”陶素慧的手机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她点开微商城APP,进入“村长说”页面,跳出一个购买杨梅的预购订单。“这是我们联众集团为当地村民销售农产品专门创建的网购平台‘村长说’。”陶素慧介绍,当地村两委和联众集团的欢庭项目合作,利用丰富的客流和优质农产品优势,在该平台推出村民的各种农产品。一方面拓展了度假村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为村民的农副产品找到了更广的销路。每年6月份杨梅上市的季节,平台订单量很多,度假村负责将订单发送给村民,村民到自家果园采摘后直接发货给客户。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为下南山村接受杨梅预购300多单,近3000斤。

小山村多了“文艺范”

随着欢庭项目越做越大,下南山村和联众集团决定进一步提升度假村的品位,探索“乡创”发展模式,带领大家走上文创富民路。

“你看,这是我们村的标识!”在欢庭·下南山度假村的入口处,笔者顺着郑秀旺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挂着一幅“骡子”的画像。

“当初建造欢庭项目时,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我们所有建筑材料都采用人工扛抬、骡驮的方式运送。”郑秀旺说,把骡子作为村庄的标识,这样既让人们不忘守护生态的初心,又为乡村赋予了艺术气息。此外,下南山还和联众集团在欢庭项目中为创业人群搭建餐饮、养生、手工等创客平台,吸引村民来下南山村创业。

目前,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项目已成为古村落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典范。古老的下南山村,破茧成蝶,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暴妮妮 余俞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