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慕
端午节前三天的傍晚,下班到了家门口,发现墙角鲜绿的艾,不由眼一亮、心一热,我知道,又是对门好邻居提前给放的。拍照片发朋友圈前,先自问:为什么发?心里的回答是:希望看到的朋友在自家门前放艾时,也顺手给对门放一束。嗯,可以发。当编辑到那个“艾”字时,想到了同音的“爱”。是的,氤氲着美好的艾香,我已收到了她的爱心。
没想到,好几位一直潜水的朋友出手点了赞,有的评论说“这样的好对门来一打”,还有的直夸“中国好邻居”。本以为只是寻常的邻里关系,没想到反响如此热烈,我的心中起了波澜,难道……细一想,大部分小区的居民由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散户构成,虽仅仅一墙之隔,却有人在一个单元住了十几年,直到搬走也不曾互动过。代代相传的“远亲不如近邻”,难道就这样被钢筋水泥固封了吗?
回想了一下,我们和对门平常交往并不热络,也没加微信。最初,我曾和她分享过年糕,她也回馈过我从老家带回的蔬菜。后来,每次发现楼道的灯不亮了,我都会把它列为要事,第一时间买来新的,和孩子说:“咱要抢在她们之前换上。”也许因为这个,人家就年年抢着帮我放艾了吧?人与人之间相处,无非是以心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