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天有雨  心明媚 谭盾:音乐回来了 和张定宇一起重回方舱
第7版:文体汇 2020-09-19
上海音乐厅今晚奏响《武汉十二锣》

谭盾:音乐回来了

谭盾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渊)今晚,上海音乐厅将迎来修缮后的首秀。在这场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开幕音乐会上,由谭盾在疫情初为武汉祈福创作的《武汉十二锣》交响乐版将举行线下中国首演。

“我希望借着这台庆生演出,向世界传递一个‘回归’的信号,这是音乐的回归,也是家的回归。”谭盾感慨:“这次庆生不只是为90岁的上海音乐厅,也为全世界,为所有活着的人。”

在音乐厅的舞台上经过几轮测试后,谭盾决定这场演出不用一支麦克风:“不论是武汉锣、琵琶、古筝或是人声,我想呈现出它们最质朴、本真的声音。那是自然的声音,纯粹的声音。”

今晚,除了演奏交响乐版《武汉十二锣》外,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将是谭盾作曲的《节日序曲》。此曲气势雄伟、磅礴,音色壮观、优美,充分发挥和展现了东、西方音乐的特点。

《武汉十二锣》创作于今年疫情初期,当时谭盾正在从纽约飞往比利时的航班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疫情的消息,武汉封城让谭盾的心也跟着揪紧。当时,谭盾所坐的位置正是飞机中段,机舱玻璃外,机翼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他想到了武汉锣,“它们的低吟、咆哮时时在我耳边响起”,于是就在欧巡的航班中,他不休不眠完成了这部作品。2月15日晚,谭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伊丽莎白音乐厅执棒安特卫普交响乐团首演抗疫新作《武汉十二锣》。

拥有900万人口的武汉,作为楚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优质的锣、鼓、镲的制造地。“汉锣”与奉锣、京锣、苏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锣,其直径大、质地醇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有口皆碑。谭盾说:“武汉的大锣在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中经常被用来演绎贝多芬、马勒等大师经典作品。”

选择用“锣”作为整部作品的核心,既是表达武汉与世界的紧密关联,也是想用锣音激荡心灵,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心。被运用在世界各大交响乐团的“武汉锣”,用音乐串起了一条无形的道路,让心相通、爱相随。

音乐会由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特邀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青年琵琶演奏家韩妍,古筝演奏家苏畅加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