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赏花》 (回文诗) 印象“心象” 弹给自己听的古琴 我与朵云轩的半生缘 亲爱的,请你慢慢来 读书要带脑袋
第19版:夜光杯 2020-09-25

弹给自己听的古琴

苏 虹

在各种中国传统乐器中,有一种乐器不仅因为历史悠久,还由于其独特的修身养性作用,而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钟爱,并成为中国古代文人“标配”,这就是古琴。

先说其悠久历史。仅仅从名字上的“古”,就能望文生义地知道其年代之久远。伏羲乃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琴操》载“伏羲作琴”,说明那个年代已有此物。而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当数《诗经》等典籍。《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就是一件非常大众化的乐器。

去年冬天出差北京,适逢钟粹宫举行“大圣遗音——故宫博物院古琴文化展”。在这里,我见到了目前最古传世名琴“大圣遗音”,它也是故宫博物院现存唐琴中唯一一张明清宫廷旧藏琴,琴腹内龙池四角之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四字,透露出这张古琴的诞生时间是公元756年。有意思的是,当初清室善后委员会在养心殿南库曾将此琴记为“破琴一张”,二十多年后王世襄先生注意到这张琴的腹款,经名家修葺,重新定名为“大圣遗音”,上世纪六十年代,专家鉴定此琴乃“传世最古之名琴,造型优美别致,色彩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富丽,不愧是一件‘天府’奇珍,琴中之宝”,并定为一级品甲。

虽然古代帝王不乏古琴爱好者,但总体而言,宫廷里的古琴多为“收藏品”。对古琴真正痴迷并使之成为日常器物者,是古代文人雅士。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且“兼三才而备九德”这也让抚琴成为文人雅士抒发自我、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同时,又由于古琴要求弹奏者须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这也契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敛含蓄的特质,因而成为中国文人雅士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途径。

在历代文人雅士中,苏东坡精深的琴学修养非常人所及。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湛的咏写琴曲、琴人、琴谱等方面的诗,如《听武道士弹琴》《次韵子由弹琴》《书醉翁操后》《听贤师琴》《书士琴二首》《听僧昭素琴》等。不仅如此,他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艺理论及音乐思想体系。苏东坡一生命运跌宕起伏,“居庙堂之高”时以儒家入世思想为主导,“处江湖之远”时则以道家出世思想为精神支柱。在其所作《行香子·述怀》中,便可感受到道家的思想,以及其透出的禅意:“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古琴对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升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让不少生活在喧嚣都市的现代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家园。近年来,全国的古琴爱好者越来越多,这与一些专业或非专业人士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在故宫博物院的钟粹宫,我就遇到了来自上海的杨致俭、曹怡玲夫妇。杨致俭是当代古琴制作家、演奏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致力于古琴文化保护和推广。近年来,他们受邀于故宫从事琴谱研究,以及故宫收藏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琴的复制。也正是由于许多像杨致俭、曹怡玲夫妇这样的人士大力推广,使古琴这个古老乐器拥有了更多的年轻知音。

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乐器,因而省却了几多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增添了几份乐尽天真、宁静致远。倘若有一天成为“闲人”,更可以“对一张琴”,放飞自我、放飞生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