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举办的“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日前发布,20个优秀案例从179个案例中脱颖而出。不久前,作为优秀案例之一的贵州丹寨小镇举办了中国非遗周,主题正是“非遗进景区”。
非遗魅力巨大
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在几年前还有过争议,不少非遗保护学者认为,非遗如果被市场裹挟,则会失去其原生态价值,变质为商业经济中的商品。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非遗在吸引游客方面表现出了巨大魅力,在扶贫增收方面表现出了巨大潜力。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表示:“有人说我们的非遗过于商业化,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不够商业化,所以缺乏市场活力,只能靠政府支撑。如果一个事情只能靠政策和政府,活力是不可能长久的。”在众多专家看来,非遗一定要进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如果只保存在博物馆里,那样的非遗是死的,正因为有了当代市场,才可能把它保下来。
贵州丹寨小镇就是一个极佳的范例——3年时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形成了非遗产品的聚集地,实现了非遗价值的最大化。漫步在丹寨小镇的街头,蜡染小院、鸟笼小院、造纸小院可以让游客亲手体验蓝印花布、鸟笼制作和古法造纸的意趣,难度不高,但是让大家对抽象的非遗有了具象的认知,亲手触摸到流淌至今的传统文化。
融合发展双赢
对于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向,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建议从四大方面推动:一是要建立正确的社会化认知,比如当地的老百姓、非遗的传承人有没有意愿参与其中;二是非遗和旅游互为场景,旅游可以是非遗的场景,非遗也可以是旅游的场景;三是文化旅游要与数字科技融合,年轻的创作者要把非遗的东西用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记录,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四是文旅融合过程中,怎样开拓年轻化的市场非常重要,厚重的产品要进行轻松的、时尚的表达,产品要面向年轻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实践,让传统工艺、传统设计通过再生走进现代家庭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价值,实现双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就是要努力让世界听见、看见非遗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不断让年轻人参与进来,真正让当地人成为主人。沈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