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第一缕阳光 播种春天 心一想事就成 品味过年 温雪、读书和筛酒 糖年糕
第16版:夜光杯 2021-02-12

温雪、读书和筛酒

聂学剑

父母不识字,但我们念书时,却勤于敦促。那时,父母常说,不要光贪玩,外面跑了一圈,回来就“温书”吧。我觉得土,什么温书,不就是老师说的要复习功课吗?“复习”是书面语言,父母哪里懂得;老师是知识分子,他们才用。老师这个称呼,父母也习惯性地称作“先生”。

逢年过节家里来了客人,还没开席,父亲就早早地筛酒。有专用的袖珍小火炉和酒壶,随着酒火舔着壶底,酒水嗞嗞啦啦地响着,满室芬芳。此刻,客人和邀来的陪客邻居都会夸奖:好酒!这情景,总让人有一种米烂陈仓的富足感,大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温”和“暖”,它们和幸福、美好成正相关。“温书”,是温习的口语版。长大之后,才知道根本没有土、洋之说。温书和筛酒功能类似,都是加热。三国演义上关羽温酒斩华雄,原来,筛酒也可以叫温酒。酒要温,书更要常温,包括预习和复习,还要群书博览。这样才会学问渐长。

温习是一种操练,也是一种酝酿。就连天气也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虽然气候变暖,但冬至之后,如果天气一直地暖和下去,那些富有经验的老农就觉出了端倪,他们会抬头看看满天的云彩,狐疑地说,这是要温一场雪啊。哦,原来,下一场雪,也是要先暖场的。果然,天气热得有些不靠谱时,云层就慢慢地厚了,黑了,终于,一场雪落下来,在我们睡得酣畅淋漓的夜里。雪落无声,却又白茫茫一片,世界银装素裹,动静闹得太大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是当然的先生,读书累了,伸个懒腰瞅了一眼窗外,哇,心中满是小确幸。这句诗的前面还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小火炉可以围而坐之,取暖,做菜,筛酒。农耕时代,耕读最有诗意的光景,不过如此,成为一种情结。

前天看一个段子,说靠谱的人做事有九个字:“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忽然觉得,“作”也是一种升温,不过,它是负面的方向,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话痨,设想和打算,都一起向外宣扬,稍有一点成绩,就一路吹开去,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慢慢地,人就有些“作”了,直至一事无成,人生蹉跎。这种温度,不升也罢,它与温书、读书和筛酒,是相反的两个方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