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强给快件消毒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扫码看视频
“往年春节期间,每天也就几十个快件,有时甚至一天一个都没有;今年不一样,每天4个驿站约1000个快件。”这两天,在杨浦区张家浜小区“妈妈驿站”里,圆通速递上海杨浦同济分公司快递员郭浩强和同事一直忙碌着。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郭浩强负责的4个“妈妈驿站”今年有6名快递员留沪坚守岗位,只有2名快递员因老家有事返乡。“我们不回老家过年,本身就是为防疫做贡献;今年春节人们宅在家里的多,网购也多,我们留下来做好服务,是‘双重贡献’。”郭浩强说这话时挺自豪。
快递需体力也需脑力
“妈妈驿站”是快递末端站点,各大快递公司的快递被送到这里作最后的分发。“我在这个小区扎根七八年,对每个客户的偏好几乎了如指掌,白领白天家里没人,快递就放在驿站,等他们晚上下班来取;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我们就会送上门。”郭浩强说,快递员的工作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我刚刚去送了一票68公斤的快件,扛上7楼,像这样的快件不可能让客户自己来驿站取。服务行业只有动脑筋、卖力气把服务做好了,客户才会认同我们。你看,我们驿站至今是零投诉。”
今年很多人就地过年,“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举办,家人之间互寄老家年货和新春礼品,使得春节前后快递单量相比往年大幅上升,圆通等快递公司依然延续“春节不打烊”服务,圆通在上海的留守人员比往年同期增加了两三倍。
曾坚守集装箱数个月
“今年春节再忙,也没有去年那么紧张。”郭浩强说,今年相对而言要心情“轻松”一些。
新华医院在郭浩强派件范围内。2020年初,疫情形势最严峻的两三个月里,新华医院防疫任务繁重,经协商最终确定各家快递公司的快件统一交由郭浩强一人负责,作“无接触派送”。郭浩强在医院门口置了一个集装箱,用于暂时存放、安排快件,自己也住进了集装箱。每天,他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把自己武装好,把快件分类归好,逐个通知收件人。要是包裹上写有“重要物资”,则优先处理,或者送到科室下面,让医院得以第一时间入库使用。
他坚守集装箱几个月,为医院派送各类快件近万票,最多一天连续奋战14个小时,为医院派送快件500多票,无一票投诉。郭浩强说,去年是他为新华医院派送快件的第7个年头,已经与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共3000多人建立联系,成为大家最信赖的快递小哥。也正因此,去年郭浩强作为民营快递业的两名“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之一,受到了表彰。
“我把自己的工作看作‘防疫预备军’,今年防疫形势比去年好多了,但万一有情况,我一定再次请缨到防疫最前线去。”郭浩强说。
自掏腰包寄防疫物资
今年32岁的郭浩强,老家在河北衡水饶阳,“去年我都在回家路上了,因为上海这边需要人手,公司把我临时叫了回来;今年老家那边防疫压力也大,所以很早就决定留在上海过年。”郭浩强的妻子也在附近一家“妈妈驿站”上班,两个孩子在身边,这让他安心不少。但他仍记挂着老家乡亲们,过年前自掏腰包采购了包括1万只口罩和十几箱消毒洗手液等在内的一批防疫物资发往河北,捐赠给乡亲。
员工留在上海加班,公司也尽可能提供好后勤保障。“除了值班补贴,还有春节红包。分公司负责人程协过年前还往每一名留守员工的老家悄悄快递了年货大礼包,直到家里人打电话,我们才知道。这一点很感激公司,有人情味。”由于驿站要有人值班,吃饭也不能大规模聚集,所以今年分公司的年夜饭是分批次吃的,但大家都觉得很开心。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