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从《上海千古情》看上海担当 来,听“乒乒乓乓”春日交响 致敬了不起的普通人
第15版:文体新闻 2021-04-09

从《上海千古情》看上海担当

剧院瞬间变海底,火车开到剧院里,舞台上面能划船,观众头顶会下雨……记者从上海宋城昨天举行的《上海千古情》探营活动现场看到,独特的艺术手法、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上天入地的舞台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开启一次神奇的穿越之旅。其中,最为感人的当属《上海人家》一幕,以一个平凡上海家庭的视角,以小见大,生动演绎了这座城市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

《上海千古情》由世博发展集团联合宋城演艺打造,为上海文化寻根塑魂,打造上海文化大IP。全剧分为《申沪溯源》《1921》《摩登时代》《上海人家》《风从海上来》等场次,再现了战国时春申君疏浚黄浦江的力挽狂澜、中共一大的光辉历程、十里洋场的风云跌宕、新中国建设时期上海人的奉献与担当,更有世博会、浦东开发开放的文化内核,将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梧桐巷弄的叫卖声,空间逼仄的亭子间,甜进心里的上海老棒冰,小小的弄堂是每一个上海人的“心灵后院”。演出第四场《上海人家》取材于贴近生活的上海弄堂,以一个平凡上海家庭的视角,以小见大,生动演绎了这座城市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全剧塑造了“巧巧”这位贯穿全剧的上海女性共产党员形象,这位与上海相伴而行的百岁老人,从解放前的地下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无私奉献,用一生的光阴守望着上海的岁月流转。巧巧的三个子女也各自将青春挥洒在了新中国建设的浪潮中,从上山下乡到三线建设,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巧巧一家人参与并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的时代巨变。

《上海人家》力求还原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年代的真实风貌,服装、道具、舞蹈上都镌刻着浓浓的时代印记,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还是引发怀旧情绪的国产老物件,《上海人家》的每一个画面都能将观众带入时光切片,体会身临其境的时代情绪。《上海千古情》记录了一个上海平凡家庭的时光记忆,颂扬了几代上海人的时代担当和这座伟大城市的精神内核!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