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岁月湖 游春 生活态度 回乡探母 从法家人物看法家 “少女”的“起倒” 扭结饼
第19版:夜光杯 2021-04-09

“少女”的“起倒”

潘志豪

近日,因事走过淮海路茂名路地铁口,邂逅“打电话少女”。只见她亭亭玉立,打着永不消停的“电话”。偶尔有行人对着她拍照,还有个孩子给她戴上蓝色的口罩。我也不禁向这个久违的“少女”投去注目礼:你好,别来无恙乎?

记得2000年5月初,我到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采访时,办公室副主任郑佳矢向我透露:淮海路茂名路口的“打电话少女”已失窃3个月。我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新闻,马上赶往失窃点。那里真的空空如也,只留下“少女”的脚印和雕塑的底座。我采访了附近的国泰电影院和商店,了解“少女”被盗的蛛丝马迹。据营业员和居民回忆,春节前后,曾看到穿着工作服的人员在拆卸“少女”,以为这是正常的施工,也就毫不在意了……

这座被命名为《都市中人》的铸铜雕塑,被市民昵称为“打电话少女”。1996年甫一露面,就赢得市民的钟爱。“少女”右手拿着话筒,左手轻叉胯部,风姿绰约,神态怡然,短发短裙,体态轻盈,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个伫立在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淮海路上的“天使般的少女”,曾被诗人赞美为“在聆听城市的心跳”。如今,居然不翼而飞,我不禁为之加剧心跳。因当时正在赶制一部有关城市雕塑的电视专题片,分身乏术,就匆匆写了一篇新闻稿,发表在5月13日的《城市导报》。第二天,电台和有的报纸转发了此文,由此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翌年,此文获得第十届“上海新闻奖”三等奖。

4年后,此案告破,作案者为几名外地来沪人员,盗走的“少女”被卖给废品回收站,已被轧成碎块……

其实,“打电话少女”在此前已经被盗过一次。那是在1998年,被发现“少女”(当时材质为仿玻璃钢)倒卧在地,据推测是盗窃未遂。不久,“少女”材质改为铸青铜,谁知2000年再遭毒手,而且“粉身碎骨”,如此命运多舛,真令人为之发一浩叹。

没有“少女”倩影的淮海路,使上海市民怅然若失,因此那几年里,要求“少女”复原的呼声不绝于耳。不过,也有人提出另一种方案:“少女”不必复原,足迹应该保留,这样可以时时自我警示。记得当时著名评论家凌河(司马心)先生还写了《此地“无身”胜“有身”》的妙文,辞约而义丰,语婉而理直,令人过目不忘。

后来,2006年,还是由原创作者、雕塑家何勇在原址重新制作了一座“打电话少女”。当然,新“少女”是“重生”而非“复原”,材质由铸青铜改为镍白钢,并配备了防盗器材,而且“少女”的形象也略有修改。这真称得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然而,许是劫数未尽,2008年“电话”基座被盗;2010年“少女”拦腰被截断……

起倒数四,好在,最后一次至今十余载,“少女”稳立街头,平安无恙。不言而喻,背后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此时,我凝视着她,突发奇想:要是在“少女”身旁,竖起一块警示碑,把四次被盗、两次被毁的“苦难身世”公诸于世,岂非一绝?妍媸相映,美丑对立,一可以倍增“少女”的美感,二可以给世人提个醒,三可以显示“阿拉”的胸襟,四则,更可作为这十年来市民文明素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见证。不知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