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珊
红辣椒炒香肠,越辣越吃,那是在长沙的日子。早餐的馒头、辣萝卜和笋肉大包子,跟同学莉聊起来,电话那端她忍不住感慨:那肉包子真好吃!还有炸油饼!吃了一个还想吃一个!
我们笑。想起两人午餐时分,端了饭碗从一个饭堂走到另一个饭堂。长身体的年龄,吃也吃不饱似的;又怕人笑,只好这个饭堂吃过了,换个饭堂,见了人还要加一句:我们也是才来吃饭呢!年轻而妄为的岁月,像雨后山间恣意的竹笋,只是抽节,生长。
湘江大桥边的油炸臭豆腐气息熏天,我们学着地道,大勺大勺地舀红红的辣椒酱。最爱是橘子下来的季节,拿了粮票去宿舍楼底小贩那儿换橘子。扒开还是青绿的橘皮,里边却是汁泽饱满的橘子瓣。同室的芬最爱换米酒,端回来,站在书桌旁,边吃边扭——怕胖,美其名曰口福健美两相宜。
夏日的晚上,自习回来,窗外的小贩推着夜宵小车,“卖馄饨”的吆喝声和着袅袅香气一起往上升。同学于是从窗口往下吊篮子买馄饨。想起小说中提起的相似情形,看来这也许是悠悠岁月里市民生活色彩之一。
排骨苦瓜、炒油菜,外加鱼头汤的日子,那是在广州生活的时光。下课回来的路上,喜欢在路边小贩摊上挑把蕹菜,称斤猪肉,做一碗榨菜瘦肉汤,清爽又简单。同学霞喜欢煲鱼头汤,疑问为什么总是煲不出别人那样乳白浓稠的汤。原来鱼头下锅要放姜丝先煎一下。
那是个人人学煲汤的日子,用电炉在宿舍里大显身手:鱼头豆腐汤、西洋菜排骨汤、猪骨冬瓜汤、牛尾苦瓜汤、丝瓜瘦肉汤、粉肠酸菜汤,林林总总如窗外永远普照的阳光。
夏天的午后雨来得也快,天边飘着太阳雨,停下单车在小摊铺前避雨。雨丝在阳光里闪亮,太阳在云层里顽皮地嬉笑。小贩悠闲,摊上的青菜油绿,如我年轻飞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