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橙色鸟巢 (丙烯颜料) 竹子豹变 女儿和书 伞下风光 第一篇和第一本 淘墨记
第18版:夜光杯 2021-06-09

竹子豹变

辛旭光

物事总有多种说法,比如论竹,名士骚客誉之“岁寒三友”。“竹林七贤”非得在竹林中结谊,方显出自身的精神高洁。白乐天咏竹诗“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刻意对比衬托了竹子的高风亮节。

然按江湖细民立场,自然重于竹子的功用,犹如“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活泼熟稔于竹子的特性,劈制弓弩,营营狩猎。其实两种说法皆有价值,看你是“文青”还是走卒。

竹有百能,很少有田野之产,能与相比:建房,作篱,桌椅,睡榻,筷箸,笤帚,笼箕,帘匾,地板,晾衣,杠棒,滑竿,篮头,玩具。包罗万象。

或曰,树也可担当?我说,树能吃吗?竹可多食:春笋,夏笋,秋笋,冬笋;竹荪,笋尖,笋丝,笋干;拌丝,油焖,炖肉,煨汤。且少有人过敏而不能食用的。

竹为乐器,惑众乱心:二胡,笛子,箜篌,芦笙,尺八,箫管,响板,快板等等,丝竹的总和代表了国乐。君不见“四面楚歌”用的就是楚竹,楚党吹楚乐,驱散了西楚霸王的帝王气。

竹子做尺,韧而耐用,除用度量外,旧时孩童中,少有人没“啖”过“竹笋烤肉”的。所以还得谈谈竹子的“凶器”功能。

中原的组合竹弓,轻携上阵,却可长程射敌。越战中一个个竹尖陷阱,可挡强敌。当年戚家军在苏浙打倭寇,就地取材。将一竿竿杆竹头削尖,留着前部一簇竹杈。前军置竹竿兵,排出如刺猬一样竹尖阵,封住了倭兵的手足短刀。后军一拥而上,切寇如瓜。

竹子还是礼器。无论民间还是国事。不会或缺。“爆竹”顾名思义,就是将竹竿烧裂,竹节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以示喜庆。自古到今,还在乡俗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如过年燃竹踩箕,新儿诞生。乔迁新居,老爹娘必会千方百计,扛两根竹子送来,寓意“节节高升”又可晾衣。

旧时的乡俗更有讲究。遇逢白事,一眼可知,殇的是男老还是女老。何也?从孝子拄着什么材质的“哭丧棒”来区分。男老走了须用竹竿,女老走了须用木棍。道理深刻得:爹逝了,就像竹子断了,是接不起来的,意寓子女可能因母亲改嫁而改变姓名。而娘逝了,木棍是可以接上的。爹可续弦,填房,不影响财产转移和姓氏的改变。

吾曾听到,僻乡还孓留此种风俗。我要友人留意下,其中“仪仗”的角色内容。此事严肃,后果严重。乡俗不是迷信,自有深刻的政经背景。竹子的美名莫过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诗,倒是雅俗两界通吃。以竹子的百变百化现象,我辈只能生造一词“竹子豹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