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在党史学习中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各街镇不仅引导党员居民向“远方典型”学习看齐,而且大力发掘“身边榜样”,鼓励优秀居民走上讲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拓展党课内容,让党史学习在情景交融中入耳入心。
浦东新区塘桥街道
“新长征精神代言人”讲述长征故事
“长征精神既不遥远,也不枯燥。它就像美丽的格桑花一样,永远开在我们心中。”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塘桥社区党校讲师、“新长征精神代言人”邓玉平举行的分享会上,讲述了她重走长征路的特殊经历。
邓玉平,老红军邓志云之女。2004年起,她12次重走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条长征路,沿途祭奠红军墓,拜访了250多名老红军,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写的《长征路上血脉情》一文被编入《大学语文》,她为各地开出长征讲座260多场,被称为“新长征精神代言人”。
“我的父亲邓志云12岁就参加了长征,在我们姐弟4人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长征。”2004年暑假,邓玉平打定了主意,“我学历史、教历史一辈子,何不亲身去感受历史,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长征到底是什么?”虽然她患有肾病和高血压,但家人还是支持她:母亲为她整理行装,弟弟在她第一次长征时还特意陪她走了一周。
分享会上,邓玉平从“品读长征”“拜访红军”“传承精神”3方面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了生动讲解和深刻诠释,将一个个长征故事娓娓道来。
聆听了分享会的党员们表示,长征是共产党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篇章。重温长征史,让人感受到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永葆青春。
首席记者 宋宁华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
“民星”讲师上党课
重温老同志事迹
“被敌人用刺刀包围,还敢站出来,你害怕吗?”“不害怕!”“为完成任务要通过重重关卡,面对敌人严酷搜查,你害怕吗?”“不害怕!”日前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推出的“共学党史·传承基因”微讲堂上,街道“三老谈心站”站长陈鹤龄问了革命老同志张正两个问题,95岁老爷爷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在陈鹤龄的讲述中,张正革命时期参与地下工作,护送党的核心人物安全转移的经历惊心动魄;始终怀着“一生一个强国梦,一世一个航天情”信念的雷建华让人敬佩。参与“两弹一星”研发的航天人克服种种困难,为国争光的事迹,让青年党员们深受教育;未能到现场的朱凯,奉献热血,九死一生,生动诠释了“爱党、护党、为党”!
青年党员、团员听了三位老同志的故事后发表感言。街道机关青年代表何家绮说:“听了几位前辈的故事,让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据介绍,华阳路街道成立了由荣获长宁区金奖标兵称号的党总支书记、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老党员、关心下一代报告组成员等23位老同志组成的讲师团,“民星”讲师们在社区、校区、园区、街区等开展专题党课,将参与革命斗争、“两弹一星”事业老同志的故事,以亲历者、见证者和身边人的身份倾情讲述,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党的红色精神,激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
本报记者 屠瑜
杨浦区殷行街道
青年党员宣讲100名身边榜样故事
从94岁高龄、党龄74年的老兵,到年届花甲的社区自治中坚力量,再到工作兢兢业业的“90后”企业骨干,在杨浦区殷行社区,1.1万余名共产党员薪火相传,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传承发扬。
连日来,殷行街道的青年党员来到社区中,讲述其中100名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当群众们听到,历经多场大战并荣立一等功的项凤亭老人13岁就参军打鬼子,援鄂医疗队员汪娟在护理一线发高烧引发一场虚惊后又立即回到抗疫一线,都深受感动,再听到大家都认识的“小巷总理”范伟华带领大家一起加装电梯的故事,更感亲切。100名党员就像100面红旗,插在殷行社区,激励殷行人继续奋斗。
殷行社区生活着1.1万余名党员。他们中,既有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奉献余热的离休干部,有在生产一线刻苦攻关、在社区中乐做志愿者的科技人员,也有在危难中逆行的医护人员,进百家门、解百家难的居委干部,以及在三尺讲台呕心沥血的人民教师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企业家等。
这些身边的榜样格外值得社区居民了解和学习。因此,殷行街道党工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社区党员中开展“百名党员百面旗”系列活动,大力表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工作岗位涌现出来的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并通过深入采访,汇编成群星闪耀的《百名党员百面旗》一书。近期,街道青年党员还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宣讲团,并制作展板巡展,将100名优秀党员的故事讲给更多殷行人听。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