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夏令热线今日投诉 地铁站“近在咫尺”通行却要绕圈子 怎样关爱小动物才更有温度?
第8版:2021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2021-07-16
爱心人士“善举”致小区里流浪猫成灾,居民苦不堪言

怎样关爱小动物才更有温度?

小区里随意放置的猫粮

搭建在公共区域的猫舍 受访者 供图

昨日,市民肖先生致电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普陀区枣阳路465弄绿化带旁,有居民给流浪猫搭建猫舍、投喂食物,吸引了成群结队的流浪猫来此觅食、停留,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社区居民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关爱流浪猫是“善举”,也有人表示扰民行为要被及时制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居民关爱小动物需要借助更多科学方法,理性地表达,让关爱更有温度。

调查

流浪猫扰民多年

昨日,记者走进枣阳路465弄长风三村,看见在小区中央的绿化带旁,停着一辆只能通过车头来分辨的三轮车。原本应该是对外敞开的车身被玻璃挡板围起,用几片写着“回收物专用投放点”的围栏撑起了一个蓝色海绵垫作盖子,上面盖了好几层被单和布料。垂下的布料将车内的景象掩盖得很隐蔽,掀起一看,竟然别有一番洞天,三只瓷碟里盛着一些猫粮,附近还有一碗清澈的自来水……

“这里是个别居民为流浪猫搭建的简陋猫舍,紧邻我家南边窗户。”肖先生指着三轮车说道,高温天,三轮车上的剩饭剩菜腐烂,异味四处飘散,臭得附近居民紧闭门窗。猫喜爬,而一楼的房子通常都有屋檐瓦片遮盖住围墙内的天井,这就成为流浪猫通往居民楼的“快速通道”,据肖先生说,他家屋檐已经来来回回接待了四窝小猫的降生,他们用来防盗防蚊的钢丝纱窗也在前几日被爬上屋檐的流浪猫抓出了一个破洞,一同遭殃的还有自来水管道的外壳。还有的居民通过在围墙上放间距不等的砖头来抵挡它们的“侵入”,但这对避障能力极强的猫来说,也是无济于事。

更让肖先生头疼的是,简陋猫舍还吸引了一群群流浪猫来觅食、停留。半夜,滞留在小区内的流浪猫跳到自家屋檐上,发出一阵阵凄厉又刺耳的叫声,让附近居民听起来浑身不舒服,难以入睡。

居民口中的爱猫人士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人王大爷(化名)。王大爷无奈地说道,小区靠近长风公园,附近有很多流浪猫,缺少食物,非常可怜。他希望通过搭建猫舍、投喂猫粮,为部分挨饿的流浪猫提供休憩空间。“这些‘善举’也得到部分居民支持。”王大爷说道,每天晚上,附近还有一位阿姨将剩饭剩菜送到三轮车周边,为流浪猫补充食物。

争执

公共区域搭猫舍

记者调查发现,在长风三村,喂养流浪猫的现象在该小区内已经存在十年之久。小区另一名居民回忆道,刚开始,王大爷在小区绿化带内搭建猫舍,吸引了大量流浪猫来此聚集,因破坏绿化带被有关工作人员移走。

最近,王大爷索性将“救助点”搬到了三轮车上,并将其上锁。停放在车道上的三轮车既没有侵占绿化面积,又属于私人财产。这一行为让周围邻居苦不堪言。“建立在扰民、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爱心’,都是错误的。居民可以领养流浪猫,但不能在小区公共区域搭建猫舍,侵害了其他业主的权益。”肖先生补充道。

在长风三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区顾书记邀请王大爷和肖先生同时走进会议室,并联合物业、居委会开了一场调解会。顾书记直言,居委会不倡导居民在小区内喂养流浪猫。喂食,安家,繁衍,如此便吸引了大批流浪猫聚集在小区内,对周围居民的安全、社区环境都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面对周围居民的反对,王大爷当场表态:“我愿意配合清理三轮车上的猫舍,但需要知道流浪猫的管理部门,请给流浪猫更多关爱。”

建议

理性救助流浪猫

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开线5天来,已经接到十多起关于小区内流浪猫喂养、误伤居民等投诉。这也成为部分社区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流浪动物管理和救助是一个社会问题。个人投入太多精力、金钱救助流浪猫,无法从本质上改变流浪猫的生存困境,还会给自身生活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流浪动物聚集可能导致的规模性疾病,未绝育和领养地域受限导致的动物数量不断增加,流浪动物所产生的噪声和粪便,气味污染所带来的居民投诉等,让许多“救助基地”生存日益艰难。

“猫咪的繁殖能力是相当惊人的,一只成年的母猫,一年就能产下9-12只小猫,8年后可能产下100只左右。”上海市小动物救助领养中心总干事查振良介绍,2020年,上海流浪猫约有26.99万只,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比如说,流浪猫的繁殖力很强,但新生猫咪的存活率很低,对社区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猫咪一年有三四次发情期,食欲下降,攻击性增强,更会不停地猫叫吵闹。所以,尽早给猫咪做绝育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流浪猫的数量,也可以延长猫咪的寿命。

据悉,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于5月1日起施行,明确: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

近期,上海市小动物救助领养公益服务中心与上海各社区进行沟通,开展新一轮的推出TNR(即诱捕、绝育、放归)公益服务活动,并通过各种方法,控制和减少流浪猫的数量。

白日流窜、深夜叫唤的流浪猫并没有传说中的九条命,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在关爱小动物与社区治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让关爱更有温度,以精细化管理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志愿者 赵艺婷 胡天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