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五个密码  听民声  聚民智  惠民生
第8/9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1-07-17

五个密码 听民声 聚民智 惠民生

去虹桥街道和古北市民中心主动听取民意

◆上海“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

◆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内景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草案)》立法调研活动

杨浦滨江复兴岛公园人民建议征集站

2020年7月17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成立。

一年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更加畅通、征集网络更加完善,职能部门以更加开放、主动的姿态,主动倾听民意、积极吸纳民智,让“人人参与、人人出彩”成为“人民城市”的亮丽底色。

一年来,广大市民热情参与、倾情奉献,20000多条“送上门”的建议再次证明:高手在民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00多次“主动征集”,171条摆到市、区领导案头的重要建议,生动诠释俯下身子、拜人民为师、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与担当。

这一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而变化的背后,是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与使命担当。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几组数字,来解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的“变”与“不变”。

本版撰文 记者 王军 陆常青 夏韵 徐驰 季晟祯

密码1 1 立法规全国首创

密码

为了让人民建议征集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立法被提上了议程。6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7月1日起正式施行。省级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制定地方性法规,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

亲历

如果一部法规从调研起草到表决通过是在建造一栋高楼,那么这部法规的起草从构思到图纸,从打地基到最后的装修都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上海元素和细节。

近10年来,上海积累了大量深入而广泛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践和思考感悟,这是立法基础。说立法“不难”,但也“难”。“难”,体现在要立足全市角度,不能只局限在党政机关,要保障“人人都是软实力”中每一位市民的权利和热情。既要考虑实践中已积累的经验、做法的复制推广,更要着力打破部门壁垒,拓宽建议征集工作界面,通过立法层面“流程再造”,形成从征集到落地的闭环管理,促成建议落实转化。

人民建议征集立法是一次最生动的全过程民主的实践。从今年2月立法立项开始,市人大就确立了“人民建议征集立法一定要听人民的意见”的工作原则。

3月,市人大和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共同组成立法专班,先后组织开展8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优秀建议提出者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先后赴杨浦滨江、长宁虹桥街道实地调研,真实感受“加装电梯”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得到有效推进的鲜活案例。100多条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中,有近10个全程参与立法过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的近50条意见得到采纳。

整部法规只有22条,但背后的价值取向非常清晰,全面释放的是各级国家机关“积极听”“主动征”“认真办”人民建议的一种制度信号。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林茗

解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无论是国家机关的产生、法律的制定、公共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对公共管理机关的监督等,都渗透着民主的机制,都要求广泛征集群众建议、听取群众意见,因而征集群众建议是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的重要环节。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机关在进行决策或者具体问题处理时,应当履行收集群众建议的义务,这是用法制保障民主权利的重大创举,在立法上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实现。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邹荣

密码2 1+16+X 多元网络汇民意

密码

在原有“市委领导信箱”“市政府领导信箱”和12345热线等市级征集平台基础上,一年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进一步拓展渠道、延伸触角。目前,16个区都已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入驻“随申办”。同时,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嵌入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的服务体系,城投集团老港基地、华东政法大学等企业、高校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相继设立,杨浦滨江、普陀城市网络化综合服务管理片区、长宁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相继设立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工作站。“1个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16个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X个征集联系点/站”共同构成的征集网络逐步形成。

亲历

2020年11月,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挂牌成立,构建了“1+29+365”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即一个区级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29个城市网络化综合服务管理片区工作站+政务服务窗口工作站365天为民服务,努力打造全覆盖、全时域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网络。长风街道分别在枣阳片区、白兰片区挂牌成立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使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更好地推进群众好建议转化为好政策。

随着社区老龄化日益加剧,老旧小区加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于加梯方面的意见建议也如雪花般涌来。在人民意见建议征集中,市民郑聂平来到“家门口”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提出“互联网+梯”的“金点子”,即采用手机小程序,经过第三方评估和实地采样等,形成“加梯地图”。居民不但可以知道自己所住的楼栋是否能加梯,还能看到加梯的实际效果图。目前,“加梯地图”已由在长风街道试点运行转变为在普陀全区推广,成为人民建议转化落地的一个成功案例。

人民建议征集,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群众想要什么,做成什么样才是群众满意的,只有群众满意了,才是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人民建议征集就是反映民意的“直通车”,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发声器、传声筒。

普陀区长风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薛吟文

解读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的设置和运行充分彰显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形成网络,将建议征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的身边,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凝聚共识,广泛听取民众建议,形成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动力。

人民建议征集的设置和运行体现了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载体,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支撑。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教务处处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勇

密码3 100+ 主动征集聚民智

密码

一年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30多家市级职能部门,围绕“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实事项目、五个新城规划建设、“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开展100多次“主动征集”活动,收到各类建议10000多条,发挥“老专家智库”作用、加强中央活动区功能复合等建议被吸纳进了上海的“十四五”规划。

亲历

“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检验城市规划建设的最高标准。市规划资源局在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汇民智,开门做规划;集民意,共同谋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意见征集和公众参与活动,提升市民群众参与度,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在“上海2035”、张江科学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不动产登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规划中开展了多形式人民建议征集,主动汲取群众智慧的力量。

2021年,市规划资源局牵头组织了五个新城规划建设人民建议征集。这次的人民建议征集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选题聚焦城市重大发展战略。“新城发力”是市委、市政府谋划“十四五”新空间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优化上海功能及空间结构、促进新城自身迭代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二是参与范围更广泛,征集对象覆盖不同职业类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的群众,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智库、开发建设等团体。三是活动形式更灵活,线上征集、线下聆听,各区(管委会)组织了新城漫步、市民对话、专项论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使群众感受更真切,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更顺畅。四是部门协作更紧密,这次的人民建议征集是市区联合、多部门联手的“组团”征集,进一步增进了工作理解、强化了工作协同、扩大了综合效应。

未来,市规划资源局将充分依托市人民建议征集的平台,促进人民建议征集更加精准、更加深入、更加常态化,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发挥更大作用。

市规划资源局公众处(信访办)处长朱丽芳

解读

各项决策问计于民,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的一种表现。坚持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优良作风,也是中国式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年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30多家市级职能部门,围绕“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决策,开展了100余次“主动征集”活动,从而获得1万多条的群众建议,并将其中大量合理建议转化为相关决策内容。这一做法和实践,不仅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而且丰富了中国式民主的具体内涵和制度程序。

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长忠

密码4 20000+ “金点子”惠民生

密码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反响和热情参与。一年来共收到群众建议20000多件,内容涵盖老小旧远、一江一河、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人民建议直接推动了上海地铁黄陂南路站增加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相关引导信息,老字号企业加入老年助餐服务、图书馆探索实施“网上借阅”服务等。

亲历

在工作中,常有老年患者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讲述在大医院遭遇的窘迫经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大多公立医院依靠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提供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方便了普通患者的就诊,但对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患者却造成很多不便,如年逾七旬的王老伯到本市某三甲医院门诊挂号,导医台告知因采取分时段预约,需提前在网上预约方能就诊。好不容易在别人帮助下进入预约挂号界面,又发现门诊普通号和专家号均已预约满,只能预约一周后的普通门诊号。

于是,我萌生能不能把老人就医难情况写信告诉市领导的想法。在网上找寻上海市领导信箱时发现,上海有专门的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出了《关于解决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老年人就诊挂号难的建议》。没想到,很快接到了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的电话。不到1个月,市卫生健康委就联系我,进一步了解情况。不到2个月,就收到回复称市卫健委将加快推进适老化就医。

通过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了一条参与城市治理的便捷通道。人民建议征集面向的是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他为每个关心上海发展的人提供了参与城市治理的舞台。我会把它推荐给身边人,让更多人参与到人民建议征集中来,让上海城市发展汇集更多民智民慧,让更多政策措施惠及民生。

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师 薛文

解读

人民建议征集是了解掌握多元化民情民意的良好思路。有了多元化征集网络,就能将民情民意及时有效整合到治理过程中。人民意见征集的上海实践,确实从制度创新上将民意民智和治理完善结合在一起。人民建议征集又是实现广大民智汇聚的突破性机制。最大智慧来自人民群众,如何有效汇聚民智则需要实操上的突破口。一边是纷繁复杂的城市治理让地方干部“5+2”“白+黑”,一边是丰富的民间智慧找不到用武之地。人民建议征集正是这样一个创造性的对接机制,也是通过良性互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勇敢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陈承新

密码5 2500万+ 人人都是建议者

密码

上海,是一座拥有超过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住在上海、来过上海、关心上海的每一个人。在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建言献策的人,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既有普通市民,也有专家学者。人人都是“软实力”!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参与人民建议不分“你我他”。

亲历

我是一名视频网站游戏UP主,粉丝大多都是青少年。网络ID取名为“籽岷”,寓意“为青少年服务”,粉丝们亲切地称我为“岷叔”。当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了解和支持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这座城做点什么。

去年8月,我被邀请参加由市“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市发展改革委、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等单位主办的“畅享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市民大家谈活动。在会上我把打造“线上上海”的想法提了出来,希望上海的发展能突破“地理界限”,借助互联网让更多人了解上海、引导更多力量共同建设上海,让更多年轻人的命运与未来和上海的城市精神结合在一起。建议得到在场市领导、相关部门和来宾们的一致肯定,这也让我备受鼓舞。会后,我将活动制成视频放在主页上,播放量超过百万,网友评论、弹幕上万条。其中,不乏一些颇有见地的社会治理建议,我也将其反馈给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引导更多人提出对上海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的好建议、金点子。

在我看来,建设“线上上海”,整合全媒体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可以更直观了解政府在为人民做哪些实事项目,也让我们思考该如何为这座共同生活的城市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一想法也被相关部门采纳。作为一名“80后”自媒体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会以更多生动的视频表现形式,讲好“上海故事”;依托网络搭建起桥梁,宣传“上海人民建议征集”。

B站UP主、上海商旅学校电竞专业特聘教师 朱明华

解读

因为“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我走近了人民建议征集,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这也成为我更加喜欢上海的理由。通过人民建议征集这个平台,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城市规划、共谋城市未来,每一个“个体”对城市生活的细微感悟,都有机会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全过程民主激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澎湃活力。这些“人”、这些“个体”,既有住在上海的,也有来过上海的,还有未到过上海但心向往之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2500万+的城市“软实力”,上海必将成为品质生活的高地、成就梦想的舞台。

全国金话筒、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海波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