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孟(中穿粉色T恤者)与他的武术班学员们
2019年,樊孟举办第五届“生徒交流发表会”
人物名片
樊孟
◇日本中京大学大学院体育学研究科研究员
◇名古屋“中国功夫”教室创办人
15年前,从小习武的樊孟因为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心仪的北京体育学院,选择赴日本求学。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为了不荒废自己的武艺,他还试着办起了武术班。就这样,他从本科到硕士,从爱知大学到中京大学,一直教到自己博士毕业。樊孟也成为第一个以中国功夫为专业方向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大学期间,在同样是武术高手的舅舅的帮助下,樊孟在名古屋创办了自己的“中国功夫”武术教室。10多年来,他的学员在日本的各级别比赛中,多次取得金银铜牌。樊孟还经常被邀请到各大高校讲课。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就是把武术课程正式引入日本的大学,让更多日本年轻人了解中国功夫,学习中国功夫。
文/蒙令华
1
高考失利,“功夫小子”赴日求学
樊孟198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的一个武术世家。樊孟母亲和她的几个兄弟姐妹都练过武术。樊孟的两个舅舅都武艺高强,曾多次夺得全国乃至世界冠军。如今两个舅舅都定居日本。舅舅张成忠当过江苏省武术馆教练,获得过中国国家体委颁发的武英级证书,1989年以来,先后在日本爱知大学、日本中央大学、名古屋大学教授武术。
正是受家族尤其是舅舅们的影响,樊孟在父母的支持下,从小就开始学习武术。10岁那年,樊孟被送到西安的赵长军武术学院习武。这所武术学校很不简单,是同樊孟舅舅张成忠一起进入国家队的赵长军创办的。在中国武术圈里,赵长军是唯一可以和李连杰相媲美的人,是中国武坛唯一的“十连冠”。樊孟舅舅和赵长军从小就是一起摸爬滚打的好朋友,相信他能把自己的外甥教育好。
其实,刚开始樊孟是不怎么喜欢学习武术的,因为学习武术特别辛苦,而且远离家人。他中途有过好几次放弃的念头。但是,每当想起父母辛勤工作,省吃俭用,为自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樊孟就下定决心,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出人头地”。
通过勤学苦练,樊孟很快得到了师父以及同门师兄的认可。在赵长军武术学院,樊孟把刀枪剑棍十八般武艺都学习了个遍。樊孟先后获得2001年学院大会男子长拳冠军、男子刀术亚军和翻子拳第4名,2002年陕西省武术院/武术馆/武术校大会男子对练冠军、男子长拳冠军,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刀舞风华冠军等。
2006年,樊孟从武术学院毕业并参加高考,他当时的理想是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然而,从小就一直半文半武的他,虽然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但是高考成绩没有达到北京体育大学的录取线。
面对这样的结果,樊孟开始计划,今后的人生就要在教育和武术上发展。正在此时,已经移居日本近20年的舅舅回国探亲。之前,他们每次回国的时候,经常会说起日本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还会带日本朋友到中国访问交流,樊孟在和这些日本朋友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很友好。樊孟萌生了赴日本留学的想法。在和两位舅舅交谈之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2
凭借研究中国武术获博士学位
2007年3月,樊孟前往日本。初到日本,樊孟先上了一年语言学校。他每天没日没夜地背单词、学语法,第二年,顺利考入了日本爱知大学。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头两年,樊孟半工半读,每天晚上打工到半夜,既赚取一部分生活费,也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提升自己的眼界。
大学期间,樊孟成立了一个中国武术研究会。他通过数据测量、统计分析,开始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武术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和作用。
2012年,樊孟大学毕业。当时,他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了就职,从事贸易、服务、物流等工作。而樊孟对就职提不起一点兴趣,一想到那种天天朝九晚五和三点一线的生活,就觉得乏味。更重要的是,一进职场,自己学的中国武术就会荒废,心里不舍。于是,樊孟再次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规划:一定要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要走到学业的最顶峰。而且,他想成为一名武术传播者,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武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樊孟如愿考上了在体育领域非常有名的中京大学大学院体育学研究科攻读研究生。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中京大学攻读体育学博士课程。
在日本,攻读体育学博士的人并不多,中国留学生能拿到体育学博士学位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要知道,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实在是太难了。按照学术界规定,要得到写博上论文的资格,必须先在国际和日本的权威杂志上刊登两篇以上的论文。可是到了2017年,樊孟当时已经是博士4年级了(日本博士课程一般是3年,但能按期毕业的人几乎没有),居然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就着急了。他开始疯狂地撰写论文,希望快点发表。偏偏他的导师一直不给“放行”,以至于樊孟经常失眠、胃疼。好在最后,在导师的帮助下,樊孟挺了过来。樊孟的博士论文正是受益于中国武术——他论证了通过练习中国武术,人的身体机能会得到什么样的改善,从而对缓解衰老产生积极作用。樊孟成为第一个凭借对中国武术的运动生理研究在日本取得体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3
希望把武术课程正式带进日本高校
作为一个从小习武的专业运动员,樊孟从未放弃武术。但刚到日本时,他不能参加比赛,因为日本有规定,国外专业运动员来到日本后,3年内不允许参加国内大型比赛,原因很简单——一些从中国来的专业运动员,一出场基本上就是冠军。
不能参加比赛,樊孟就选择教武术。大学二年级时,他的日语已经基本可以与人交流了,于是就在打工之余,他悄悄地开了个武术班,一则为了生存,二则自己也能借机练练武术。
后来,在舅舅的帮助下,樊孟正式开出了自己的“中国功夫”武术教室。就这样,樊孟一边学习,一边传武,从大学一路教到自己硕士、博士毕业。
樊孟招收的学员都是日本人,多数是40至60岁的中年人,也有少部分青少年。十几年来,武术教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13年起,他的学生曾先后在JOC日本少年奥林匹克杯武术太极拳大会、东海北陆武术太极拳大会、全日本武术太极拳选手权大会、爱知县武术太极拳大会等比赛上获得金、银、铜牌或优秀奖。
从2010年至今,樊孟举办了5届“樊孟老师生徒交流发表会”,第一届参加的只有20多人,到现在,参加人数达到了100多人,还有200多名的现场观众。从2016年起,樊孟连续4年率学生参加世界合作音乐节等活动。此外,从2013年起,樊孟每年都带团回中国参加武术交流,让日本朋友切身体验中国,了解中国。
谈起面向日本人教授中国武术,樊孟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讲解武术动作的意义:“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有好多东西都根深蒂固,想用日语完美地表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樊孟已被聘为日本中京大学大学院体育学研究科研究员,还在名古屋大学、爱知县立大学、爱知大学、爱知医科大学等高校担任“非常勤教授”。
随着武术教室学员规模渐渐扩大,樊孟靠自己一个人已经带不过来了。今年,樊孟开设了一个师资班,专门培养武术教师,扩充教学队伍。樊孟说,下一步,他要把中国武术课程正式带入日本的大学。因为目前在社会上办武术班,招收的学员年龄偏大,他希望更多年轻一代日本人能够了解武术,接触武术。“这两年,我在日本多所大学深深地感受到,日本的孩子是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武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