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共建 共享 话剧《曾经如是》再度回归 “书架”前 谁翻开了你的人生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1-09-03

“书架”前 谁翻开了你的人生

西岸美术馆推出面向公众的共建式开放图书空间

日前,在西岸美术馆B1层推出了一个有趣的书架,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书架的共建者——通过“书架筹建计划”捐赠书,成为“书架筹建合伙人”,不间断为书架带来新的视野,让思想在书页间传递,在掌间与眼际间流动。也许你翻开的一本书,曾经陪他或者她度过无数个夜晚,是最无助时的指路明灯;也许,某人翻开的一本书,是你走过山川穿过时光的伙伴……

零门槛 无边界

西岸美术馆推出这样一个面向公众的共建式开放图书空间,是希望通过零门槛、无边界的阅读,构筑个人精神体验与公共艺术间的桥梁。美术馆里的书架不仅提供与展览相关的画册及艺术理论书籍,也希望通过大家关于书籍的交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美术馆的共建者。事实上,这个书架已经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捐赠图书,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在这里都是在用心交流。

在这个书架上,你可以看到金宇澄捐赠的书——理查德·麦奎尔的《这里》,金宇澄还认真写了之所以捐赠这本书的意见:“图片时间构建的色彩与话语,叹为观止。”当然,书架上也有金宇澄的《繁花》,这本书是生活在上海多年的李女士捐赠的。“我对这座城市充满着感情,曾经我对于上海的印象是旗袍、留声机,而金老师则书写了另一面上海的气味,这是一部非上海人也能读懂的作品。”李女士说,“我希望大家在美术馆里,看完世界级的展览后,能阅读到与上海有关的文字,激发更多文学的想象,也与这座城市产生更多的联系。”

除了金宇澄之外,你还可以看到业内大咖送来的好书。比如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廖树林,得知书架项目启动赠书活动,欣然应允,从家里的书架上取下了这本珍藏了十多年的《设计大师の对话》,“当年这本汇聚了25位日本顶级设计师思想的书,时至今日多位已经过世,令人唏嘘。但幸运的是,他们的言语灵魂,随着书籍纸张得以长久存留。”

欣赏美 学会爱

书架上,更多的是普通人捐赠的书。西岸美术馆志愿者侯宇轩把一本来自德国插画师奥拉夫·哈杰克(Olaf Hajek)的插画集捐给了“书架”。“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正好在杭州旅游,整个过程像是一场邂逅,就立马买了下来。”侯宇轩说,“他笔下都是各种天马行空又充满异域风情的肖像画和风景画。男人和女人的头发由奇形怪状的花卉水果组成;巨大的树上爬满了不可思议的动物;在树林中人类和植物共同生长,好像一幕幕荒诞的喜剧。”

再比如一位普通观众穆青捐了一本《Seeing things》。“那是我在英国的一个美术馆发现的,主题本来是教小朋友如何欣赏摄影作品的。但书里每一段简练的文字较好概括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如何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双眼,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美妙。在我看来人生美好与否,如何解读个人境遇,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的心境更加相关。”穆青说,“因此我从英国买了5本回来,送给好朋友作礼物,而我也将西岸美术馆视为我的好朋友之一,这次把其中一本捐给西岸美术馆的书架计划,也是希冀每一位能够读到这本书的读者受到本书的启发,学会用充满爱和美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所有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几本书捐到这个空间当中,反之,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翻阅任何你感兴趣的书籍。每个个体都可以决定在美术馆当中摆放着什么样的书,而整个“书架”也会随着每个人的每一次捐赠,逐渐成长起来。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