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地区 2020年11月2日,东余杭路一小弄堂内,街坊邻居们在谈笑聊天
北外滩地区 去年十一月六日,东余杭路一个小小的老虎天窗正源源不断地从里面递出家具和箱子,再借用二楼的阳台吊往地面。这样的搬家场景,在旧式里弄很常见
北外滩地区 9月7日,北外滩旧改地块静候新生
中华路地块 九月六日清早,中华路的弄堂内,居民们开始了洗衣服、洗痰盂的生活
中华路地块 九月六日,租住在东街的安徽人刘阿姨跳起了钱杆舞。墙上贴着阳光征收的宣传语
中华路地块 八月二十八日,女主人在家中忙碌。充满怀旧感的家装布置在中华路地块很典型
中华路地块 九月六日,中华路六十七弄的院子内,晾衣杆上吊着的红色篮子充满童年记忆
建国东路六七-七一街坊 6月2日,歇业前的和平美发厅。顺昌路和平美发厅有70年历史,因装修风格怀旧独特,使用的物品都是上世纪的老东西,且能做出老上海的时髦发型而闻名,成为不少人打卡的网红店
建国东路六七-七一街坊 顺昌路祥顺里弄口,九十岁的老裁缝王贤国二十一岁来到上海,后来在顺昌路的弄口摆摊,一做就四十一年。旧改启动后,他的裁缝铺已经搬离
建国东路六七-七一街坊 顺昌路四七二弄四十九号的门厅内,墙上一排电表表明这栋房里住着多户人家
请关注新民印象
今年,上海旧区改造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老城厢里的烟火气,展望旧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本报记者 屠瑜 文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盼旧改、搬新房,是生活在二级以下旧里居民心中最大的愿望。当下上海旧区改造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尝试用镜头记录这里的生活图景,用光影保存旧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旧改地块多位于闹市,有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也充满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在旧改地块的居民很多是老年人,当搬迁来临,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大半辈子都在这里生活,故土情深。但是,这里的居住环境狭小逼仄,很多三口之家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独立的厨卫,不少居民甚至还过着拎马桶的生活;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电动车私拉电线火灾频频……拥挤脏乱的居住环境,并非美好的生活。通过旧改,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自然是令人期待和向往的。
新的生活,新的未来。对于居民来说如此,对于城市更新来说亦是如此。
北外滩与外滩、陆家嘴构成上海的“黄金三角”。新旧在这片土地上交融:一边是以“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等摩天大楼为标志的商业繁华之地;另一边是手拎痰盂、马桶的老街生活。旧改是北外滩最大的民生,同时又是这里最大的发展着力点。今年6月底,北外滩区域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自此,北外滩新一轮发展翻开崭新的篇章。
黄浦区是上海旧改任务最重的中心城区,在推动旧改跑出“加速度”的同时,聚焦区域形态、风貌肌理、功能结构、公共配套等多个方面。建国东路旧改项目将打造为市民喜爱的活力街区与上海新地标,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释放更多新空间。中华路地块旧改征收工作也于近日启动,相信不久的将来,与BFC外滩金融中心一街之隔的这片老城厢将绽放新的光芒。
“十三五”时期,上海中心城区共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28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原定240万平方米的约束性指标,为目标的117%。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旧改民心工程攻坚关键年,计划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70万平方米、3.4万户。2022年完成40余万平方米、2.2万户。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收尾工作完成后,上海又将全力打响零星二级以下旧里攻坚战。
故土难离,人之常情,但建设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更是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