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苏炳添任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推广大使 学医是志愿表上的唯一 建成后滨江美景尽收眼底 三大先导产业2025年规模倍增
第4版:要闻 2021-09-09
《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三大先导产业2025年规模倍增

本报讯(记者 叶薇)上海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965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5%,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上海近期编制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强劲支撑。

18项指标瞄准智能化数字化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总体目标上,《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还从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品牌显示度、数字化转型等4个维度,提出了18项具体指标。比如,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数量达到300项,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品牌引领示范企业200家,打响“上海制造”的名企品牌;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台/万人,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在发展重点上,《规划》提出构建“3+6”的新兴产业体系,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到2025年实现规模倍增;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促进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类脑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氢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产业电商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在空间布局上,优化制造业布局,实现“一极”战略引领,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全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带”集聚支撑,逐步形成沿江、沿湾、沪西三条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带;新城持续发力,推动五个新城加快建设“一城一名园”;特色载体驱动,加快建设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规划》提出,上海将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再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创新中心;建设100个以上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到8500亿元左右;滚动培育5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力争三大先导产业人才规模实现倍增;建设50个左右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上海方案”重点任务全面启动

当前,上海正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线,“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数字化标志性应用场景达到1000个以上;标杆性智能工厂达到200家。当前正在推动数据综合立法,筹建数据交易所,打造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推动工业算法、工业软件创新发展,促进数据赋能制造业。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从三大产业看,“上海方案”的重点任务均已全面启动,一批核心攻关任务取得突破,一批试点改革举措成功实施,三大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集成电路领域,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以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为支撑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体系。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已有1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国生物医药企业总数约1/4。人工智能领域,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超大规模开放算力平台、大数据智能训练试验平台等重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看,上海将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最近财政部等已批复将上海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相关支持政策文件将尽快下发;实施上汽大众MEB工厂、上汽通用凯迪拉克L233电动汽车技改项目、上汽智己汽车项目为契机,加快提升安亭、金桥、临港三大整车基地新能源汽车占比;推动上海市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公司工商注册,启动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和政策安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