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设施和餐食都非常好,超过想象。特别是从飞机一落地到酒店碰到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非常好也非常认真,看着这些年轻人穿戴着厚厚的防护服和N 95口罩,不厌其烦地解答所有问题,甚至还帮忙拎行李,真的非常感动!为他们和上海点赞!” ——韩先生发的朋友圈
韩先生这几年在国外工作,由于疫情的缘故,已经两年没有回过上海探亲。中秋佳节将至,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他和妻子徐琴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踏上返乡之旅。
历经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从美国旧金山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而后又经过入境登记、测体温、核酸检测等一系列严格的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入住隔离酒店客房时已是深夜。韩先生虽然身体疲惫,但难掩兴奋之情,他放下行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条朋友圈来记录自己归乡之旅的所见所闻。
机场“大白们”温暖耐心
“让人安心,感动!”韩先生用两个词来总结自己的感受。他说,启程前自己的心里十分忐忑,担心入境后的手续太繁琐,入住的隔离酒店不习惯。但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就倍感安心——从机场到酒店,一路上工作人员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温暖耐心的语气,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让人由衷佩服上海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太好了!”
韩先生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想回来看望爷爷奶奶,于是一家人从美国旧金山飞抵上海。据韩先生回忆,9月6日下午5时整,飞机降落后在机场停了两个小时。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上飞机,先与身体不适的乘客和携带宠物的乘客进行沟通,测温登记信息后安排他们先下,而后组织其余乘客有序离开。“这个过程中,大家都非常安静,没有人不耐烦。以前飞机延误的话,乘客就会比较急。但这次大家都很理解也很配合,因为我们知道,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是有必要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
转运 主动帮忙搬行李
最令韩先生感动的是忙前忙后的“大白们”。“他们跟我儿子年纪差不多大,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很闷很热,他们工作了好几个小时,每一个人跑前跑后做得都很熟练,没人喊苦喊累。机场有那么多乘客,大家在等大巴和分配酒店时,会不断提问,这些问题基本都是重复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不耐烦,回答的语气很温柔,一遍又一遍耐心解释着。”
据韩先生回忆,因为考虑到回来需要在酒店隔离,乘客们都带了很多行李。坐大巴前往酒店时,负责转运的工作人员贴心地主动帮他们一起搬运,“其实这个不是他们的工作,但他们特别热心。那辆大巴上一半堆满了行李,一半坐满了乘客,帮我们搬行李的三个小伙子,坐在最后面的小角落里,大家特别心疼他们。这些工作人员真的特别敬业!我儿子还跟我感慨,说很佩服这些同龄人,要向他们学习。”
酒店 饭菜每天不重样
这两天,韩先生和家人正在酒店里隔离。他笑称,住在酒店里比在家还舒心,“饭太好吃了,又丰盛又地道,我和我儿子每天都吃得一点儿也不剩。”韩先生分享了他在隔离酒店的菜谱,“早上有粥、汉堡、热狗、鸡蛋,中午有油炸小黄鱼、红烧排骨,两荤两素营养搭配。而且每天几乎不重样,菜谱换着来,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吃到这么美味的家乡菜了,每天到了饭点就很开心,吃得特别撑,然后在房间里运动消食。”韩先生说,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得这么好,他和父母视频报平安时,就告诉他们什么也不用担心——“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隔离期结束后,我们都要吃胖了。”
韩先生感慨,这次回上海,看到那些在疫情防控前线持续奋斗奉献付出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超出他们常规职责的“多此一举”,让人感到温暖。“是他们,给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筑起一道隐形的、坚固的安全屏障,想说‘谢谢你们,辛苦了!’”
本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