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繁漪”入《繁花》  戏有主心骨 9旬画家携老牛归家 三代书法家续墨传薪
第17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9-30

三代书法家续墨传薪

沈尹默胡问遂及学生书法展开幕

胡问遂《板桥道人题画诗》

沈尹默临《自书告身帖》(局部)

“翰墨薪传——沈尹默胡问遂及学生三代书法展”昨天在胡问遂艺术馆开幕。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沈尹默书法艺术成就被誉为“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其入室弟子胡问遂编撰《大楷习字帖》等为海派书法复兴作出贡献,参展的其余十位既是胡问遂的学生又是在社会上有不同知名度、甚至功成名就的书法家,三代人的传承显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扬,正可谓“续墨传薪”。

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70余幅,其中沈尹默作品20件,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展出;胡问遂书法作品20余幅;胡问遂学生胡考、周志高、刘小晴、俞尔科、潘华敏、林仲兴、丁申阳、黄世钊、杨永健、钟正修作品30幅。展品中沈尹默和胡问遂二人所临的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首次联合展出,极其珍贵。

据胡问遂艺术馆执行馆长章尚敏介绍,沈尹老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机缘巧合,胡问遂拜师沈门,成为入室弟子。按照沈先生给胡问遂信中所言,“尹默未尝以书法授人”。弟子虽多,但单纯的书法弟子,还是很少的。据胡问遂回忆:“几经考核,沈老终于答应收我为弟子。就这样,我成为沈老书法方面的第一个入室弟子。”

那段时间,胡问遂常常在沈老家中学习书法。有时是带了习作请教,有时还当面练习。沈老曾说:“你不要学我的字,学我的字跳不出我的圈子,成不了大器。”所以一直要求临古帖,学习古人的方法。胡问遂在沈老的要求和指导下,在古帖上下了大功夫。临颜真卿《自书告身帖》1000余遍,临王羲之《兰亭集序》500多遍。

胡问遂还曾临苏东坡《寒食帖》,沈老见了还以为是作坊里的印刷品。在一次教学中,沈老和胡问遂一起临《郑文公碑》,临后,沈老说“你比我临得像”。胡问遂仔细观看沈老所临,虽不求形似,但神情意趣更加浓郁,这让胡问遂领悟到如何“遗貌取神”,受益匪浅。

当时作为沈尹默先生的学生和助手,胡问遂任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要业务干部,相当于现在书协秘书长的角色,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随着研究会的成立,系列活动也一个接一个开展起来,特别是各种书法培训班深受广大市民欢迎,胡问遂就接待了大量前来报名和咨询的书法爱好者,耐心地解答问题。当时,中国书协还没有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不仅带动上海书法的繁荣发展,也影响到苏浙,乃至对全国书法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那一段时间参加书法篆刻学习培训的学员超过4000人,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人才。可以说海派书法的繁荣,与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至今活跃在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书法大家,大都是当时书刻会的受益者。上海书协的历任主席副主席中就有多位,如周慧珺、周志高、刘小晴、张晓明、丁申阳等。

而在胡问遂之子胡考的记忆中,有些事永远无法磨灭。胡考说:“小时候住的房子,父亲住在上面的阁楼,阁楼的顶是拱形的,举手可触,天花板上记满了父亲随时灵光一闪的心得体会。有时父亲半夜起身,悄悄下来,趴在桌上写到天明。父亲的《胡问遂论书丛稿》等有关书法的著作都是他长期探索和研究的结晶。”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