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女子桥上拍月亮被撞 电瓶车骑手难逃法网 盗刷捡来的医保卡 工程师犯下盗窃罪 网购退款陷阱要警惕 小心!有人破解“人脸识别”技术
第15版:新民法谭 2021-10-01

小心!有人破解“人脸识别”技术

虹口检察院通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新类型案件

本报讯(记者 袁玮)5G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虹口区检察院与区委网信办日前共同召开“5G时代,共同守护公民个人信息”新闻发布会,从强化互联网企业合规经营、打击刑事犯罪、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通报了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典型案例及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据了解,2019年以来,虹口区检察院受理移送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50件104人,提起公诉38件80人,除出售、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外,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破解“人脸识别”技术继而实施犯罪的行为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新类型。

检察官通报了虹口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从特大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中牵出的非法人脸识别案。涉案人员将购买的他人高清头像和身份证信息处理后,形成包括点头、眨眼、张嘴等动作视频,经特殊技术处理后破解相关政务平台,从而使虚开发票人员达到犯罪目的。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协助过其他人破解涉及政务、安防、支付、生活消费等App……最终,涉案人员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屡禁不止,拓展检察履职广度与深度,探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便势在必行。从2019年起,虹口区检察院探索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7件,诉前公告27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开展诉前磋商13件,成为上海全市办理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最多的检察院。

这些案件线索主要来源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刑事案件,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来自教育培训、养老保险、房产中介、银行贷款等多行业,类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社会关系、保险信息等。当事人除采用U盘等传统存储介质外,还通过网盘、QQ、微信、邮箱等互联网手段实现数据的即时传输、存储,并通过线上收付款完成交易,具有交易过程隐蔽、传输数据多、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公开赔礼道歉、按照非法获利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永久删除涉案信息……这些诉讼请求在个人信息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被普遍提出。虹口区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中结合个案明确侵权行为人,从民事公益诉讼的角度保护受损公益,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危险为核心诉请,拓宽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承担方式,用好诉前磋商、诉中调解、诉讼判决等多种方式,实现公益诉讼对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的独特价值。

接下来,虹口区检察院将继续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的重大关切,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同协作,完善公益诉讼办案机制,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合力。在用诉讼判决来解决公益受损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磋商+听证”非诉方式、“诉中+调解”模式等多元化解决方案,以最小的司法投入取得最佳的办案效果,为个人信息保护贡献更多检察力量,让老百姓都能够安心享受5G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