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头改造的1号湾园区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新华社区以“美好新华”作为策展主题,将社区作为沉浸式展场。法华镇路上,以“玩乐间”为主题的体验项目让放学路上的 孩子欢快地玩起来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城市空间艺术季在上生新所启幕。主馆“共”为一个数字木构工艺的拓扑曲面建筑。前面为喷泉广场,广场上布置有一组艺术品《社石》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宝山区交运智慧湾,中国首座运用3D打印制造的可伸缩景观人行桥“万年轮”可以做“卷腹运动”,卷起来像一个大轮子;放下后,游客可以在桥上闲庭信步 杨建正 摄
闵行区益梅路91号力波啤酒厂的老厂房经过重新改造,以“力波1987”创意园区重新亮相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的百禧公园是一座由铁路轨道、高架桥等改造而成的“高线公园”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徐汇区原钦州路花鸟市场变身以“花开蒲汇塘”为主题的城市空间艺术创作主场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长宁区的社区盒子带给市民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成为城市十五分钟生活圈中的活动载体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市民漫步在杨浦区四平街区,每走过一段路,都能与一个艺术空间“邂逅”,设计师通过抽象化的创意,让休憩和游戏功能融为一体。抚顺路上的青蛙和熊猫头像既是可爱的卡通形象又是滑梯,这一全新的“动物游乐园”每天都吸引居民带着孩子前来玩耍 杨建正 摄
本报记者 杨玉红
昨天下午,一件名为“曾经·如今”的艺术装置在宝山区月城路CO·life体验中心首度亮相,吸引众多市民扫二维码,感知杨行当地历史、体验社区文化氛围。
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主题,包括1个主题演绎展和宝山分展区杨行社区在内的20个样本社区的体验活动,邀请市民参与社区营造。宝山区居民、“曾经·如今”艺术装置设计者李季表示,“艺术进社区”不仅需要融入社区生活,也要为市民游客创设随手可及、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的机会。同时,更多青年艺术家走进社区,结合“杨行纸伞”的文化标志,携手绘制于整张墙面,焕新杨行社区的老墙体,抚平斑驳外墙的同时,也将新的艺术形式带入社区。
理想的社区空间也是人们感受更多元生活的品质空间。备受关注的百禧公园日前开放,展示曹杨新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蓝图。公园原址是一片开在废弃铁路上的市场,2019年市场关停,成为一道城市疤痕。经过改造后,这里变身为一座时尚洋气的高线公园,篮球场已有市民打起了篮球,梧桐花园成为老人散步好去处,绿化景观也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艺术季期间,公园还将以“数字空间”的面貌,通过虚拟多幕剧的形式,让市民沉浸在历史变迁中。
社区空间的微更新也唤醒了社区力量。在杨浦四平路街道,抚顺路上的口袋花园原有一圈不锈钢家具,不美观也无具体功能。改造后,两个动物滑梯增添童趣,还多了几把摇摇椅,成为小朋友们的玩耍天地。短短100米的苏家屯路上,经设计师艺术点化后,林荫道上散落着不少创意雕塑、城市家具,既给居民提供了休息区域,又美化了街景。
在焕新的社区与家人朋友漫步、休憩,通过城市空间艺术季营造的美好氛围和一系列活动,来一场与新邻的相遇,是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现的一种年轻、时尚、艺术的社区生活方式,也使“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种子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