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举国同庆(书法) 细节传神 家有传家宝 一份献礼 一家人与一座岛 八十年代影评组
第11版:夜光杯 2021-10-04

一家人与一座岛

陶喻之

印象中陈燮君结缘沪上瀛 洲——崇 明岛由来已久,那还是他华丽转身涉足文博行业未几。当时弃舟登岸考察地面文物保护空闲,他就为祖国第三大岛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吸引;而作为一名见微知著,擅长发掘艺术魅力而独具艺术眼光的画家,陈燮君惊艳并沉醉于宝岛“清水出芙蓉”般原生态自然人文景观的天然纯真之美,几番踩点采风之后,“上海的香格里拉——崇明水墨写真作品展”,就这样如同湿地东滩尽头吐露的第一缕晨曦,于2002年夏秋两季分别在上海美术馆和崇明学宫展出。

自此而后,陈燮君对于崇明的绘画热情与日俱增,并由感性而理性愈加意境深沉;崇明的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留下的也已不止是他和夫人顾老师两人的脚印,还有女儿陈颖以及外孙辈三代共同的足迹。他们一起用画笔表述、展现江海横流、平畴农舍美景;描绘争奇斗艳、五彩斑斓异草奇花;捕捉姿色各异迁徙珍禽候鸟动态……陈氏祖孙三代对崇明岛生态人文景观心慕手追,倾注了一片真情实感;难怪花博会主办方之一崇明生态旅游集团,被陈氏一家二十年沉潜深耕崇明美术的执着精神感动,特地邀请陈氏父女三代在花博会期间举办崇明主题画展,让广大花博会观众共同分享画家印象记忆里的美丽崇明。

陈燮君不光在社会上是一位温文尔雅、循循善诱长者,在家庭里也是一名教导诱掖有方与和蔼可亲慈父家长,他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下一代乃至第三代。女儿陈颖虽非美术专业出身,但其画艺、为人很有乃父之风。她自小就跟在父亲身后,向老伯伯和爷叔辈画家孔柏基、陈逸鸣、乐震文等请益讨教,勤奋刻苦,不遗余力,因而进步势头突飞猛进,曾多次父女合作联袂办展。而陈燮君孙辈画作也灵气弥漫,流露出不可小觑的才情潜力。

翰墨幽香盈三代,三代不出美术门。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和谐美好的艺术文化之家啊!陈燮君的美育经验也委实值得普及推广,符合推进“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全面小康社会,倡导与培养德艺双馨美育文化的时代需要。

记得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有心人发现。我国北宋著名墨竹画家文同因为流连筼筜谷,悉心观察偃竹姿态并形诸笔端,卓然成为一代开派立宗的墨竹画派翘楚;苏东坡对于这位表兄的高度点赞,则凝结为不光针对艺术界的一句成语——胸有成竹。

崇明岛从前给人的印象,恐怕惟有金瓜、米糕、甜芦粟、老白酒、乌小蟹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美食。陈燮君数番慧眼识美打量,历数宝岛花香鸟语、生态文史而发现了大美,最终以其中西结合丹青形式艺术再现。正如他反复强调的,自己只不过是运用包括外国美术元素和样式在内的色彩语言与构图方式,彰显与传达了中国的、崇明的自然人文内涵与美的本质。此举堪称响应并践行了文同与罗丹选美、寻美、画美的艺举美意。“高呼与可唤罗丹”,陈燮君先生真为独具慧眼的艺术文化传播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