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上海,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莺歌燕舞的燕 “不老”这个传说 且向盘中餐里寻 寒露惊秋晚
第10版:夜光杯 2021-10-08

且向盘中餐里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胡晓军

宝岛台湾食事之盛,不逊于任何地方,多达四五十种的中外菜系,再加零食成百,小吃上千,应有尽有,可满足所有的口腹。

有的菜名,如同垂暮的老人,反反复复地诉说着过去。在宜兰吃西鲁肉,肉还未上,老板便告知此菜名实难副,最早是以大量白菜丝加少许笋丝、少许胡萝卜丝和少许肉丝炖煮而成的杂羹。原来最早的台湾移民,闽南人居多且男多女少,不善烹调,辄以白水将食材煮熟,蘸盐将就下饭。后来有人发明,将隔夜剩菜与新鲜肉菜融入一炉,煮得稀烂,稀薄勾芡,节省又好吃,方便还消化。由于吃时难免发出声响,故谐音“西鲁”。另有一说是稀卤的谐音,虽有道理,但不好玩。至于以“肉”为名,实在只为了好听些。而我面前的砂锅里,虽也有白菜丝、鲜笋丝和香菇丝,更多的是肉丝、火腿丝、干贝丝、鱼翅丝和雪蟹腿丝,其色鲜艳,其味鲜美,以“海陆荟”为名才是正理。至于“西鲁”,不但必须保留,而且永远发声,诉说着曾经的贫穷与简陋。另有胆肝、糕渣、枣饼、芋泥之类,无一不是从前粗材、今日细做,令人边赞着好味,边想着当年的滋味和生计,实在不会好到哪里去。

还有一道,名唤鸭赏。宜兰盛产肥鸭,先将鸭肉腌渍风干,熏制后用手工撕成小块,其色暗红透亮,其味鲜甜,本是贮藏食物的无奈之举,不料成就了至上美食。老板见我筷如雨下,片刻清盘,一边鼓动再来一碟,一边夸耀小店只选本地肥壮鸭脯,秘酱熬成,精工熏制,出了小店,是很难尝到的。

此话果不其然。在阳明山麓的餐厅,鸭赏是尝不到的,岂止鸭赏,所有的菜都是点不到的。厨师按当日新进的食材,看料烹调,随机料理。既然不让点菜,也就没有菜单,所以只有上桌之后,食客才会见分晓,由此平添了许多好奇和新意。我尝了山泉浸豆腐、鳗鱼莲藕片、贝肉鸡蛋羹配山药泥、烟熏三文鱼配蔬菜卷等,食材普通,烹饪简明,却在暗中混合了亚欧多种天然佐料和传统制法。食器姿态颜色各异,配以香花鲜草,极具巧思,须欣赏再三才恋恋下箸,且始终不敢大张其口。最讨人喜的,是将干莲花放入一钵金黄的鸡汤中,莲花在热气蒸腾中缓缓开放,把小小陶碗变成了清清池塘。食罢饮茶,一桌之隔的茶艺师居然就是店长。店长一边缓缓分茶,一边侃侃而谈,说是小店开张虽然不久,却能令人发古远之慨,其中缘故,是很难说清的。

有食学之士记载,台湾夜市之盛,不逊于任何地方,台湾人逛夜市成习者逾七成之多,仅是台北的夜市生意就有一万五千家之众。行会和媒体根据时段的销量,定期评出夜市小吃排行榜,最新的一榜,为蚵仔煎、炒面线、炸鸡排、炒花枝、药炖排骨之类。据我所知,榜首原产于闽,前年我去厦门,曾当过早饭来吃,特别好吃。不知除了小蚝、鸡蛋和面粉,台湾的蚵仔煎是否也用木薯粉着腻,用甜辣酱调味。要知道吃,是文化中最同却又最不同的东西,最是值得留意。

宝岛初游色色新,人情风土惹沉吟。

几桩眼耳未明事,且向盘中餐里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