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纪念邮折首发 打开“我的自然百宝箱” 创新,是无法教授的 上海所有高校综合平均分90分以上 遥控器一按  打车挂号都搞定
第3版:上海新闻 2021-10-09

打开“我的自然百宝箱”

探秘上海生物多样性

今年在上海首次出现的冬候鸟赤麻鸭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鸟儿在树林间,欢快穿行;鸣虫在傍晚,自由歌唱;爬行类生物,夜间出洞散散步……这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生境,并不是在乡间,它就在你家门前的公园绿地、滨江湿地或是湖畔水域中。今天上午,2021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月暨“我的自然百宝箱”展示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启动,上海都市森林里藏着的可爱小生灵们集体亮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让国际大都市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从今年春天开始,我们面向全社会招募‘公民科学家’,组成7支寻蛙小分队,利用周末晚间深入植物园、后滩、外环绿化带等地,寻找与发现两栖类生物的上海足迹。”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张伟博士的带领下,自2020年开始的“你好蛙”公民科学项目,在世纪公园进行蛙类遥感调查。今年,又继续开展蛙类的物候监测和多样性监测。“通过此类活动,上海公众深度发展了自己的自然科学爱好,同时也可以在科学方法的帮助下,更好地了解自然,爱护自然。”

“我们不应忘记我们都是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物种,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也很期待。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