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聚焦“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 确保养老服务行业放得开管得住 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八十周年 如何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让“Z世代”普法更“走心”
第3版:要闻 2021-10-12

让“Z世代”普法更“走心”

宋宁华

近日,针对上海青浦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父亲倒车不慎压死两岁儿子,保险公司该不该赔”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这样的悲剧并非第一次发生,就在今年国庆节期间,浙江也发生了父亲倒车撞死孩子的事件。但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获得保险理赔,却是新话题。有人支持家长索赔,也有人认为应该对父亲追责,还有人担心会诱导恶意骗保,一时间众说纷纭。

按照霍姆斯在《普通法》的经典观点: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意味着法律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活水”,灵活适用;法院不仅要办好案件,还要通过一桩桩有影响力的热点案件普法,发挥法律和社会的双重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不但发布了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共赔付原告111万元,还将案件判决依据等来龙去脉在该院微信公众号上公布,厘清了公众的许多疑问。

最近,上海“八五”普法规划浮出水面。其中,为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八五”普法期间,上海将首次对本市所有市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智能化评估,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使评估更加客观、科学和全面。

为什么要让看似“不搭界”的执法部门,挑起普法“大梁”?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和法律打交道。但在传统观念中,普法似乎只是“锦上添花”,在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摆摆摊头设点解答法律咨询、到社区发发宣传手册,至于实际效果则不得而知。而普法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不言而喻、与日俱增。比如,即使在防止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宣传铺天盖地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人在受骗上当后才幡然醒悟,其中不乏大学教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高智商的人还是沦为“高智商犯罪”的受害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从事诈骗的“老狐狸”总是无孔不入,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深谙法律和政策,想方设法寻找其中的漏洞,再利用人性的弱点,“与时俱进”更新犯罪手段。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身处一线的执法部门往往能及时掌握到最新的犯罪手段、高发的犯罪领域、薄弱的易上当人群等。执法人员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沟通,也让执法本身成了最好的普法机会。“将普法和执法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实现全民普法,更能精准普法,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进一步解决普法供给侧与受众需求侧的‘两张皮’问题。”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表示。

作为普法中的重点人群之一的青少年,许多人身处Z世代,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能否熟练使用“网言网语”是普法能否“走心”的关键。比如,罗翔虽然是一名大学刑法老师,但入驻B站10天就突破200万粉丝,不少小学生、中学生也成了“忠粉”。他把专业、枯燥的法言法语“翻译”为普通人听得懂的“段子”,运用年轻人们喜欢的网络语言:“杠精”“躺平”,加上干了无数坏事的“法外狂徒”张三案例……“罗翔式”的传播手段,明显是受到Z世代人欢迎的普法方式。

但普法要借鉴的不只是网络的搞笑语言,在罗翔法律网课走红背后,也折射出人们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待。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为祸更甚,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不公正的审判则是污染了水源。因此,普法的终极目的不只是“劝你善良”,更是希望通过法律的利器,既惩戒犯罪,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利。

当普法浸润在规范的执法“手势”中,当每位公民都知法、信法、守法,上海“八五”普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持法达变”上海城市新风尚,将蔚然成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