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中国人听戏听相声,是讲究掺合,讲究互动的。小岳岳说自己的学历是大学本科,台下立刻传来“嘘”和“吁”的声音。倘若在欧洲音乐厅里,钢琴家弹错好几个音(那是正常不过的),观众可以“嘘”和“吁”,一起起哄吗?
小岳岳很尴尬地说我来唱个歌吧。台下立刻叫唱《五环之歌》!小岳岳说这首歌我唱得要吐了,换别的……台下还是叫《五环》《五环》!小岳岳只得唱,谁知道刚刚哼出第一个叹词“啊”,台下立刻大合唱: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啊,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多无聊的歌词哟,但是小岳岳懂,这是来给他捧场的。倘若在西方音乐厅里观众代替演员唱,演员是要叫保安的。
我觉得在场子里上下互动和掺合,其实挺热闹。
在中国听京戏,只要听到满意的唱腔,甚至听到名师拉出一段京胡前奏,观众随时可以鼓掌,并且大叫“好好好”!这当口可以十几个人合力喊,也可以满场一起叫。在西方听交响乐,一定要等三四个乐章全部演奏完毕,观众才能鼓掌,40多分钟里必须憋着,忍着,不能表达自己的痛快,其实西方听众心里也在欢呼的呀。
女歌唱家奥罗佩萨近日在意大利演出,返场演唱《茶花女》时,当唱到男高音部分时,空缺了,因为事先没有排练过,没有计划安排男演员。这时,在现场听歌的中国小伙子刘建伟大概忘记这是在意大利,或者幻觉是在听小岳岳的相声,很自然地就在台下唱出了男高音该唱的那一段。奥罗佩萨开始吓了很大的一跳。
在中国,有成百上千的人能够整段整场演唱外国歌剧,并且用意大利语法语,并且用美声唱出男高音女高音,刘建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就像他的名字那样平常。
让我们来换换场景,倘若在中国剧院,正演出京戏《将相和》。蔺相如唱:将相不和成何样,二虎相争必有伤,并非是蔺相如胆小退让,怕的是文武不和有害家邦。廉颇唱:廉颇做事无分寸,羞辱相国义气争,卸盔甲袒胸赤背将错认,背顶紫金重杖一根。蔺相如再唱:我虽然在秦邦完璧无恙,我虽然瀛池会羞辱秦王……突然,这演员忘记了接下来的唱词,我,我,我什么呢?这一刻,会不会有一个外国男子在台下用中文唱下去:我虽然侥幸封首相,怎比得老将军东挡西杀南征北战,可算盖世的忠良……会有外国人当场接上去唱吗?不会有,我肯定。
奥罗佩萨对刘建伟说,谢谢你帮助我。据说这样讲已经是给刘建伟面子了,据说这样的救场在西方是不提倡的。然而,一旦唱不下去了,一旦没有对手接茬了,就让她(他)晾在台上,结结巴巴,举目无亲。这可怎么办?这是给观众美的享受吗?
按我的想法,至少奥罗佩萨应该请刘建伟吃一顿饭。返场就是加唱,就是结尾,虽然此事没有大是大非,但若能让人温暖也算是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