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杨菊明依然精神矍铄 杨洁 摄
在松江区永丰街道,有一条充满古韵的秀南街。巷弄深处的一栋老宅,就是96岁老党员杨菊明的家。门口的“光荣之家”字样虽有些褪色,但依然醒目。走进不大的屋子里,一摞摞书籍报纸、一册册学习笔记,是这里最多的“家具”。
每天6时起床,读书、看报、听新闻,是杨菊明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讲述革命经历,宣传党的政策,创办“秀南读书会”,用心教育下一代……这位老党员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社区力所能及地散发光与热。
少时参军入党
“3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没有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了,生活各方面都很困难。”1925年出生的杨菊明童年经历坎坷,在好心人的救济下,他在难童学校长大。14岁那年,杨菊明离开上海,毅然参军,投奔革命。
杨菊明在部队中担任过战士、勤务员、卫生员。买菜做饭,救治伤员,护理病人……当时治愈的伤员,他今天仍能说出名字。
入伍两年后,在1942年9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杨菊明在安徽六安专区卫生学校因病退休,1980年政策允许转为离休。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的人生追求没有停歇。从此,他在社区开始了另一场“征途”。
时时读书学习
杨菊明的“宝贝”,是厚厚的读书笔记。尽管眼睛大不如前,但他仍然拿着放大镜,认真研读相关书籍,逐一写下心得。翻开笔记,从建党百年、建军80周年,到怀念袁隆平、吴孟超,再到中国健儿出征东京奥运会……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字迹工整。这么一篇心得,老人往往要写上两三天,但依然乐此不疲。
除了自己记,杨菊明还时常把党的政策向身边家人和社区群众宣传,这也萌发了他创建社区学习平台的想法。2001年,在居民区党组织的支持下,由杨菊明等三位离休干部创建的“秀南读书会”正式成立,他也被会员们一致推荐,担任会长。确定活动章程内容,制作徽标小报……杨菊明无不亲力亲为。在他的努力和感召下,一些能力强、精力比较充沛的老同志陆续行动起来,遂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今年,“秀南读书会”已经20岁了,多次被评为市优秀老年学习团体。读书会的会员总数,也从起初的十数人发展为百余人。
心系祖国未来
理想信念始终坚定的杨菊明,对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是念兹在兹。作为松江区“五老”志愿者,杨菊明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渠道对区内广大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在松江的各所小学,杨菊明宣传抗日战争故事,前后共讲授了200多场。对一些失足青少年,老人则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帮助教育他们融入社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采访临别之际,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叮嘱:“祖国富强的担子就落到你们年轻人身上了。要保重身体,更要始终听党话!”一头白发的他,眼神依然清澈,胸前的党员徽章闪闪发亮。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