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进博新品快速上架变商品 最好的爱是随时陪伴 金色中环将新增一座“未来之城”
第3版:上海新闻 2021-11-13

最好的爱是随时陪伴

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在淮海公园火热开展

黄浦区报童小学的孩子们化身“小报童”唱起卖报歌推介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葛慧芳与新民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今天上午,“订了么”App公园便民收订暨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在淮海公园举行,《卖报歌》再一次唱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读者再一次如同过节一样早早聚在一起——他们坦言,新民晚报是他们最好的陪伴。

像以往一样,虽然活动还没正式开始,热情的读者便沐着晨曦来到了活动现场。“一知道今天又有读者服务日活动,我就特别激动。”从顾村公园赶过来的读者仇永平说,他今天早上五时刚过,便带着1500多元现金往淮海公园赶,“要订好几份报刊,新民晚报排在第一。”他掐着指头说了一遍又一遍。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作为看了大半辈子晚报的老读者,笑星王汝刚今天现身新民晚报订阅推介现场,登台和母校报童小学的孩子们互动。

复旦大学校友陈国兴也再一次来到了淮海公园订报现场,再一次订了新民晚报。另一位读者找到正在现场签名赠送《文化名宿访谈录》的已退休的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曹正文,向其展示了他精心制作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有着一个个新民晚报元素。

“这是我家的‘传家宝’。”活动现场,读者陆宪础还带来了几本新民晚报的合订本,合订本虽已发黄,但四周都用透明胶粘贴后,没有折角,也没有毛边。他说,订阅新民晚报是从他父辈就开始的“老传统”,“传家宝”会一直保留。

“新民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一直非常喜爱。”去年通过新民晚报捐款50万元的爱心人士黄士平在现场眉飞色舞地说,“新民晚报亲切,接地气,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我如果哪一天不看,就会像一天只吃两顿饭一样,会觉得少了什么。”

比黄士平更为激动的是85后施丹妮。她曾获得上海中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后来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后台》等十多篇文章,并走上了心仪的工作岗位。她说,这与她自小就跟着父母看新民晚报,尤其是看新民晚报夜光杯密不可分。“我现在仍然坚持看新民晚报,感觉现在虽然时代在变,但媒体人的初心没变……”说到动情处,她脱口而出:“新民晚报是我心中不可撼动的纸媒。”

“最好的爱是随时陪伴,新民晚报就是我最好的爱,最好的陪伴。”从事教育工作的年轻女士葛慧芳对新民晚报也有着深厚感情。她说,新民晚报曾发表她的一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那时,她刚工作不久,患病后得到了单位帮助。投寄感谢信时,她原本只是抱着一线希望。感谢信发表后,就与新民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现场联系到了当初编发她那份感谢信的编辑谢继瑾。看着现场来自黄浦区报童小学的报童,她表示,看新民晚报能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还会让她的孩子继续订新民晚报。

如葛慧芳所说,订报现场抽到一等奖的90后读者谷静说,她很喜欢新民晚报,无论是曾经学习,还是现在从事金融行业工作,都受益于新民晚报,“明年就是新民晚报复刊40周年,我希望新民晚报越办越好。”

据了解,新民晚报今年携手银联云闪付,现场订报还赠送了小惊喜奖品,新民晚报与银联共同打造的云闪付魔都达人活动也在火热开展。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