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水元)来自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消息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已完成121处道路拥堵点改造项目,超额完成本年度既定目标。
记者了解到,拥堵点改造的一个举措就是增加待行区域,减少车辆排队时间,如静安区共和新路江场路东进口直行相位时间为50秒,车辆通过率极低,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间内,直行车辆排队严重。在江场路东进口设置直行待行区后,该路口改造后,东、西侧进口道最大排队长度由122米降至96米,降低了22%。类似地,金沙江路中山北路等处,设置车辆待行区域后,车辆通过率也提高了。
另一个举措是挖潜道路资源,调整车道布局,如黄浦区制造局路(徽宁路-斜土路),虽然道路资源有限,不具备拓宽条件,但通过调整交通标线,将“一机三非”的南向北单行车道布置调整为“二机二非”后,南向北机动车通行能力增加了100%。
同样,徐汇区枫林路(瑞宁路-龙华中路),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重新分配道路资源,增加一根南向北车道后,南向北通行能力也增加100%。
第三个举措是设置潮汐车道,提升通行效能。如纪念路(逸仙路-吉浦路)、内江路(周家嘴路-控江路)等处设置潮汐车道后,较好地缓解了潮汐拥堵现象。
据了解,结合近年来工作经验,上海市、区道路管理部门将继续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完善拥堵治理的动态发现及跟踪评估机制,每年实施一批项目,以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与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