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
图书区域可移动展架
多抓鱼娃娃机
老上海复古钢窗
店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钱文婷
意无涯
安福路的老洋房里,冬日阳光慵懒地透过复古绿的钢窗洒在书架上;外立面有一处铺着马赛克瓷砖,店招镶嵌其中;一“朵”白色的胖头猫躺在冲浪板上做梦……这家名叫“多抓鱼”的现代化循环商店,在上海的熙攘弄堂里亮相,明亮的空间带着复古味道,提供“比起钱包更需要眼光”的快乐淘货体验。
déjà vu,在法语意为“似曾相识”,这是多抓鱼名字的由来。创始人猫助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说:“二手物品往往有它自己的故事,它带着上一个主人的回忆,那种缘分感,你在逛店时会发现这个东西,你总有以前见过的感觉,可能以前就应该属于你的……这个东西有自己的故事,然后它流浪到这儿,前面有它的前半生,你在这能拥有它的后半生。”
申之魅
创造相遇的二手店
2017年5月多抓鱼上线,灵感来自猫助几年前用Excel表格在微信上买卖二手书。很快,这个出生东北的85后,就获得了一柄利剑:通过算法来寻求市面上的二手书和它的需求者,并通过算法来管理这种供求关系及定价体系。通俗地说,文艺的故事得到了信息技术的加持。
不制造东西,只创造相遇,2年后,多抓鱼北京线下店开业。从用户手中收取正版好书,由算法根据供需关系自动确定交易价格,经过标准化的消毒、翻新、封装后销售,促进优质书籍的循环使用。
2020年春,多抓鱼开始试水服装回收业务,在上海启动了“好衣循环计划”;9月,安福路店装修过程中,团队先在位于泰安路的办公室一楼开了二手服饰店试水。与书籍一样,多抓鱼对回收服饰建立了严格的选品标准,所有服饰均经过清洗、消毒后,最终以原价2.5折左右的价格出售。2个多月后,一座承载了无数用户想象的“多抓鱼理想城邦”终于落地上海安福路。
用超值价买走好物
上海多抓鱼循环商店的入口是一条长通道,入口处的摇摇椅又像儿童乐园的售票处,明亮且欢乐。通道两侧是充满复古风格的各类招贴或生态循环示意图。在入口处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后,直上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手书区,以复古绿和原木色为基调,水磨石地面光可鉴人,硕大的钢窗透露着年代感。
有人说,书区的风格有点像巴黎塞纳河边的有机蔬菜市场,颜色搭配又让人想起伦敦的考文特花园,一排排三角形长架和可移动的木质展架上,陈列着书刊杂志。爱书人岁月静好地在窗沿下阅读。书店还原了二手旧物的交易仪式,九成书籍都是可自行翻阅的,有缘人可扫描货架上的二维码查阅二手书的折后价。
再上一层是二手服饰空间,像买手店一样,里面按照不同品牌和风格整齐陈列。5.3米的超高挑高设计,使整个区域宽敞明亮,搭配中岛陈列的各种风格的衣物和包具,好似一间视野开阔的风尚博物馆。服装层的地面使用了绿色马赛克元素,顶棚有绿色的吊灯,店内设有6个小试衣间,绿植分散在各处。展示的衣物比较应季,以外套、毛衣为主,还有几件春秋天穿的碎花裙和雪纺衬衫……这些衣物将在新主人这里获得新生。
店铺业务负责人思凡介绍,安福路店有三层空间,681平方米。二楼二手书区约有1万册书籍。三楼服饰区二手衣收录了6000多个服装品牌,在售的既包括时髦潮酷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也包括快时尚品牌。多抓鱼的用户还会不断提供二手产品,增加店里的选品库。在这里,你可以以3-4折的价格买到清洁过的二手书,也能用优衣库的价格买到原价几千元的二手大牌服饰。
“抓码”让书循环起来
多抓鱼循环商店让没翻完的书有人去翻,让耐用的好衣服流通起来。多抓鱼已积累了近600万用户,4年来共循环了1300万册图书。
每一天,近2000个二手书包裹从全国各地运到多抓鱼位于天津和昆山的两个工厂。书本进入工厂的第一件事是领取一张专属身份证,也就是贴在书背面的“抓码”。“抓码”会记录一本书的“经历”,包括出版信息、上任主人、在仓库经历流程、最后又被谁买走等。
更具体流程是,贴码后的书首先进行鉴定,区分是正版还是盗版,然后正版书通过10到250倍放大镜鉴别纸张、油墨、颜色等印刷细节,进行特征比对,再根据品相,对应不同的收购价和售卖价;之后,再进行打磨清洁和修复,并臭氧消毒,最后重新塑封后,再次上架。“我们的书在仓库里会重新塑封。但在店里的书确实都是拆塑封的,一方面是二手书很长尾,很丰富,需要大家慢慢挑选,带塑封的话就不能翻阅,会影响大家的淘货体验。另一方面,二手书需要解决交易信任问题,有些有划线、文字等瑕疵,不带塑封的书大家所见即所得,买得会比较安心。”工作人员补充介绍,翻书确有损耗,店员也会根据品相下调价格,也呼吁读者能轻拿轻放,爱惜书本。
行有迹
营业时间:10:00-22:00
店址:安福路300号
交通便捷指数:★★★★★地处安福路,有多条轨交线路可达,交通便利。
价格指数:★★★★★二手物品以较低打折价出售,价格很具有吸引力。
服务亲和指数:★★★★☆一切商品均可自助查价,工作人员只负责收银和理货,顾客淘货体验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