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2021上海16区民心工程“代表作” 百姓“小确幸” 城市大文章
第3版:要闻 2021-12-31

百姓“小确幸” 城市大文章

潘高峰

这些天,上海寒流未退,令人感到温暖的事却层出不穷。

12月28日,上海飘起轻雪。杨浦区长海369街坊虬江社区的旧改基地里,不少生活了几十年的虬江居民顶着寒风前来签约。这天之后,杨浦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成为历史。

同一天,上海老建筑的“顶流”——“上海展览中心拆除铁围栏,全面对市民开放”的消息传出,很多人感叹:这就是大上海的气魄。网友@失眠埋伏在这条新闻下留言:“来上海5年了,原以为是个‘高冷’的城市,却发现不管是城市治理还是抗疫,都很温暖,很柔软”。

今天,世博文化公园北园正式开园。据报道,这片土地如果用于商业开发,纯土地收入就可超千亿元,但上海牢牢守住这2平方公里宝地,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打造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空间。这不仅是一份“民生礼包”,也是世博精神的传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生动的演绎……

除此之外,还有轨交14号线、18号线一期北段通车,廉租房申请进一步放宽准入标准等等。听起来,似乎民生利好扎堆岁末。事实上,回望刚刚走过的这一年,你会发现,上海民生改善的脚步从未停歇。全市16个区或许资源禀赋、优势特长不同,发展也各有侧重,但悉数区区大事,“人民”二字始终是被牢牢把握的核心——

在浦东,如“珠链”般点缀于社区周边的绿道,“会呼吸、有生命、拾野趣”;在徐汇,老旧街区多元共治,综合改造实现“逆生长”;在静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养老“一站式”服务;在长宁,“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烟火气和时尚感一样也不少;在嘉定,“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我嘉书房”成为百姓书房;在金山,村卫生室智慧改造,能远程看病,还能刷卡自动配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城市的期盼,早已从过去的修路架桥、菜篮子、米袋子,转变为对更多公共空间、更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呼应这种需求,上海拿出最宝贵的资源建设公园绿地、健身场所、文化空间。“一江一河”岸线贯通提升,黄浦江畔“跑族”云集,苏州河上赛艇“翻飞”,大学校园破墙开放,老厂房旧仓库变身时尚街区、文创园区……就连高架下的灰色空间,经过更新改造后,从曾经无人停留到如今人人爱来,成为文化体育休闲新天地。

这种种选择和谋划背后,充分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民心账、算综合账”的价值遵循。“人民城市”,绝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浸润在发展向前的每一步之中。民生改善,看似与GDP无关,看似缺少可以衡量的尺度,但事实上,“民心”就是尺度,幸福就是答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