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塔点亮“中国红”
日本横滨中华街的店铺出售虎年限量福袋 新华社发
今年的中国农历除夕,仍然是日本的工作日。对已经在东京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汪佳佳来说,这个特殊的日子从一早的忙碌开始:早起先送大儿子上幼儿园,然后回家带小儿子,张罗里里外外的事。
对她来说,身边虽然没有故乡熟悉的万家灯火,但却有盈盈光亮温暖心中角落: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好好去爱,与人生的种种起伏和解。这样的“日常”,便也是一种珍贵的“年味”。
中餐水饺过除夕
疫情之下的东京,有些地方在悄悄改变。汪佳佳还记得,往年这个时候大街小巷的药妆店会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年味,张灯结彩地欢迎中国游客。疫情之后,这种热闹的场面已经难觅。
但她依然有自己的仪式感:这一天总要吃中餐。中午一家人去了四川饭店,点了简单的麻婆豆腐、青椒肉丝等家常菜。“其实上个周末和另两家朋友聚过了,订了中华料理饭店的大包间,孩子们跑来跑去,算是热闹地提前过了节。”
除夕傍晚,汪佳佳又专门跑到东京著名的三越百货买饺子,可惜只有一家店在卖,而且只有白菜猪肉馅。“在日本可选的水饺种类太少了。”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自认厨艺不精的她也没准备年夜饭,“晚上吃水饺就当年夜饭了。”
这天最重要的事是问候老家的亲人。晚上,汪佳佳带着两个孩子给在中国的亲人打视频电话。“和爸妈视频主要就聊聊孩子,不敢说太煽情的话,怕大过年的掉眼泪。”她说,从小到大,过年给她的印象都是“人多事多”,但近两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国,反而非常迫切地渴望那种曾经远离的“烟火味”。
汪佳佳和爸爸妈妈很久没有见面了。疫情以来她没回去过,往年会来日本小住一个月的妈妈,也没有机会过来。她还记得自己妈妈并不擅长做饭,但包饺子还行。“希望明年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晚。”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在日本视频网站上实时播出,平均每年吸引至少10万日本网友观看。今年春晚的开场歌曲《时代感》引起了不少日本网友共鸣,他们纷纷在弹幕里“点赞”。
汪佳佳因为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没看成春晚,只在亲友群里抢了几个过年红包。“有的同学群里发红包,我都不敢抢,真是太久不见面了。”
东京塔点亮“未来”
疫情发生以来,汪佳佳和丈夫已经习惯了居家办公的生活。在她看来,过去一年生活中的最大变化是有了一个二胎宝宝。“因为疫情,医院不能陪产和探视,住院期间全程都是我一个人。在老家的妈妈也没法来日本照顾月子,我们夫妻带两个孩子,本以为会很艰难,结果也挺过来了。”
“小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看到的人脸都是戴着口罩的。但他能认出戴着口罩的爸爸妈妈。现在四个月,只通过眼睛,也能辨别出笑容,会对你咯咯大笑。”汪佳佳感慨,“不知这代疫情中出生的孩子会有什么不一样。但我们作为父母,给他们的爱是一样的,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治愈也是一样的。”
1月31日,东京的地标性建筑东京塔点亮了耀眼的“中国红”,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去年东京塔亮起汉字“希望”,今年的汉字则是“未来”。现场主持人福原爱感慨,“未来总是让人期待,未来总是在远方闪闪发光”。这也是汪佳佳对新年的期待。她希望大儿子今年能顺利考上不错的小学。只要有时间,她坚持每天教儿子说中文,希望孩子将来能读懂妈妈的祖国。本报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