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拜登再次面临“危机决策大考” 乌东局势骤变  战火会否点燃 乌克兰危机升级  对话大门正关闭?
第9版:国际新闻 2022-02-23

拜登再次面临“危机决策大考”

肖河

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的命令,美国总统拜登正面临第二次“危机决策大考”。

上一次大考是半年前的阿富汗,那时拜登要在“从泥潭中脱身”和“放弃拯救盟友”之间选择。最终,他选择了按照既定计划撤出全部美军,坐视美国扶持了近20年的喀布尔政权土崩瓦解,在国际上丢尽脸面。可以想象,如果这次在乌克兰最终上演了俄罗斯大获全胜的戏码,拜登政府将面临何种窘境。

在美国,外交决策对国内选举来说,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得分未必有益,失分则大多有害。随着中期选举的逼近,本已压力重重的拜登政府恐怕不会愿意承担在乌克兰遭遇重大挫败的政治后果。

对于乌克兰危机及其背后的美俄关系,拜登政府有着两层考虑。第一,美国认为,目前相对于中国,俄罗斯只是一个次要目标,而且是一个已经开始衰落的目标。俄罗斯只具有扰动而非决定国际格局的力量。只要能“拖住”俄罗斯,保持“稳态竞争”,那么俄罗斯扰动美国的能力就会逐渐降低,直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俄罗斯虽然是次要目标,但是拉拢俄罗斯、分化中俄关系的代价太高,而且如果完全袖手旁观,不仅会让美国与欧洲特别是东欧盟国离心,也会让亚太盟国深刻怀疑美国维护既有霸权秩序的决心,并鼓励其他对手效仿。

综合两方面考虑,拜登政府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不够硬也不够软的“折中”感。一方面,拜登不愿意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来一场“柏林危机”式的摊牌,反复表示不会派遣军队与之对抗;另一方面,拜登又不愿意对俄让步,拒绝书面承诺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北约也不会继续东扩。

然而,拜登的这套政策面临出现最糟糕场景的风险:可能激怒俄罗斯,使其在乌克兰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而那时美国将既没有能力阻止,又没有提前做好让步和放弃的心理建设,结果就是彻底的大失败。

如果俄罗斯未来不满足于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而是采取武力在乌克兰“扩大战果”,那么拜登可能将面临排山倒海的政治攻击。明年,《外交政策》杂志再给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打分的时候,可能又会多出一个低至“F”的评分,宣布其两次大考都是“零分”。

从这个角度而言,乌克兰可能并不一定是美国的战略危机,但确实可能演变为拜登本人及其安全外交团队的一场政治危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