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美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依然火药味十足。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在舆论场频频出招,不断“玩”出新花样,经济领域的制裁也层出不穷。不过与此同时,美欧间的分歧也日趋凸显。此刻,欧洲人或许正无奈地看清,对美亦步亦趋的后果,终将反噬自己。
舆论战玩出新花样
眼下,短视频平台Tiktok已成为美国年轻一代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之一。
随着乌克兰危机升级,多达数百万美国人在Tiktok上获取局势的最近进展。“白宫注意到这一平台的崛起,并决定采取行动掌握舆论主动权。”《华盛顿邮报》写道。
当地时间10日下午,30名在Tiktok上活跃的网红齐聚一场由白宫“组局”的视频会议,白宫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和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出面介绍了美国在乌克兰的战略目标,并回答了有关向乌克兰人提供援助,与北约合作以及美国将如何应对俄罗斯等问题。
在利用公权力散布所谓“正确信息”的同时,美国的社交媒体还纷纷采取行动,允许部分国家用户发表仇俄暴力言论,极力打压来自俄罗斯的声音。
10日,脸书公司承认,将允许旗下脸书、照片墙等社交平台在“一定语境下”发布针对俄罗斯甚至白俄的仇恨言论。而此前,脸书公司已经定下了禁止仇恨言论的政策。
与此同时,这些美国科技巨头还“封杀”了俄罗斯发声的机会。
2月28日,脸书公司宣布,将限制欧盟范围内对“俄罗斯国有媒体”的脸书访问。同日,推特开始对“今日俄罗斯”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进行特殊标注,并持续删除了俄方有关俄乌冲突的表述。
3月12日,视频平台优兔发表声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阻止用户访问“俄罗斯官方媒体”频道。
面对这一系列赤裸裸的“美式双标”,俄方也姿态强硬。
3月4日,俄罗斯表示决定在该国封锁社交媒体脸书和推特。对于脸书公司“纵容”仇俄言论的政策调整,俄总检察院要求法院认定美国“元宇宙”公司为极端组织,并禁止其在俄开展业务。
3月1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表声明称:“优兔的封锁是对民主社会一项基本原则,即新闻自由的新一轮残暴攻击。”
经济制裁不断加码
经济领域,同样硝烟四起。3月11日,美国和欧盟对俄发起了第四轮经济制裁。
据美国总统拜登最新签署的行政令,美对俄新一轮经济制裁包括取消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待遇,禁止从俄进口海产品、伏特加、钻石等产品,禁止向俄出口高级手表、服装等物品,把美国对俄罗斯禁止投资领域扩展到能源产业以外等。
欧盟将禁止从俄罗斯进口钢铁产品,试图中止俄罗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主要多边金融机构享有成员权利,并打击俄罗斯使用加密资产。
七国集团领导人也表示,该集团成员将各自寻求取消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待遇。
美欧施压,俄罗斯也不示弱。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12日表示,俄方已经准备好一份对美国和西方的反制裁清单,并将于近期公布相关内容。
他还指出,俄方从未退出与美国的战略稳定对话,但俄方也不会向美国单方面让步,俄罗斯准备与美方就安全问题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举行对话。
欧美之间出现分歧
然而,向俄罗斯挥舞的“大棒”,也让欧洲倍感“肉疼”。
11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俄乌冲突及西方对俄制裁对欧洲经济与能源安全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关注焦点。
欧洲多国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又在经济上与俄关系甚密。眼下,很多欧洲人已经认识到,跟随美国脚步打击俄罗斯,也将伤害到自己。
事实上,欧美在禁止进口俄能源等经济制裁措施上的分歧已逐渐显露。
不久前,美国宣布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就让欧盟压力倍增。对俄能源更为依赖的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对此都表现出审慎态度。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警告,欧俄能源“脱钩”可能带来比乌克兰危机“更大的伤害”。
有媒体认为,乌克兰危机暴露出欧盟在防务、农业、经济等诸多方面对外依赖性强的短板。
“欧洲唯有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才能真正走向战略自主。”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说道。本报记者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