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广告 七旬老伯生命危急  转运救治刻不容缓 拯救两岁重症宝宝  闭环接送转危为安 送药送诊  保通“生命之路” 家人入院陪护“断供”  街道协调妥善安顿
第7版:战疫·帮侬忙 2022-04-06

送药送诊 保通“生命之路”

扫码看“战疫·帮侬忙”

1.徐汇区的周女士求助:住在浦东新区浦三路702弄的91岁老母亲,手臂突然浮肿,持续疼痛,整夜难眠,而她的止痛药、高血压药都已吃完,让家人焦急万分。

记者联系后,4月4日,老人所住小区的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六里一居委会工作人员主动为老人“跑腿”,配好了所需药品。

本报记者 杨玉红

2.奉贤区秀韵路105弄的王先生求助:妻子怀孕6周,三年前曾因疏忽造成胎停,这次全家人格外小心,但不巧又遇到疫情管控。之前在互联网医院开了很多安胎保胎的药物,但快递一直无法送到。目前药物已断,急需赴医院配药、做B超。

4月5日,记者联系后,王先生夫妇已通过社区居委会开具通行证,将前往相关医院就诊。

东方体育日报记者 梁群

3.崇明区陈家镇裕鸿佳苑的白先生求助:70岁的父亲三年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了心脏瓣膜手术,需每天服用药物“华法林”。3月28日实施封控管理后,他通过中山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配药,付款成功后,选择了快递寄送,但药物至今仍没有送到。两天前,父亲家中的存药已经吃完,如持续断药,可能引发病情恶化。

记者随后联系了陈家镇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当地居民的定点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建议白先生先行联系确认是否有该药物,如果有可以就近配药,居委会帮忙开具出行证明。4月5日上午,白先生告诉记者,他已询问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得知药房备有“华法林”,并已向居委会申请了出行单,父亲的“救命药”终于有了。

本报记者 房浩

4.浦东新区长岛路1203弄小区的张先生求助:女儿患有重度抑郁症,已经停药至少三周。3月9日以来,由于张先生居住的小区一直封控,原本预约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诊,一直没能成行。小区曾解封过一次,但也没有预约挂号成功。随着小区第二轮封控开始,女儿已停药多日,情绪明显不稳。

记者在向浦兴路街道和相关部门求助后,4月5日下午,浦兴派出所民警特地赶往医院,帮张先生的女儿配到了足够服用数周的抗抑郁症药物。目前,他女儿在服药后,情况稳定。

本报记者 徐驰

5.嘉定区的胡女士求助:三岁半的宝宝患有罕见病,由于医院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在家护理照顾。但由于宝宝又突然发病,现在精神状态萎靡,呼吸困难,急需呼吸机和制氧机辅助呼吸。但因疫情封控,家人们都无法购买到这些设备。

记者联系后,经各方协调,4月5日,胡女士收到这些救命设备。目前,孩子情况稳定。

本报记者 季晟祯

6.宝山区友谊街道宝林八村的陆女士求助:住在浦东高桥镇陆凌村的父母长期重病缠身,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和肾功能衰竭,而母亲因不慎摔倒造成胯部骨折卧病在床。由于陆女士所住的小区封控,无法前去照料老人。而更让她焦急的是,3月28日前,自己拿着老人的医保卡在宝山区替他们配了必备药,现在“救命药”和医保卡都滞留在她这里,父母在浦东陷入无药可吃、有病难看的困境。

记者了解情况后,多次联系友谊街道和高桥镇有关部门。经过两个街镇的协调沟通,4月5日上午,浦东新区高桥镇派出志愿者,从宝山区友谊街道取回“救命药”和医保卡。目前,相关物品已交到两位老人手里。

本报记者 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