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户居民、2700多个常住人口,7个自然小区、72个楼栋,全部是无电梯的老旧房屋——这就是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年居民区5名居委干部的防疫工作底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莉敏已经连续十余天睡在车里了,辛苦之余,她还能调侃自己给身边“战友”打气:“日行万步不是梦,需要一双溜冰鞋!”基层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在她身上有浓缩般的体现。
酸 管好物资送好人
晚上5时许,国年居民区正在做夜间核酸检测的物资准备。即使是发放防护装备这件小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莉敏仍坚持自己动手:“今天我们共设6个点位,有的点位采样数1000余人,有的200余人,必须按照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数配发。防护物资比较紧张,一点儿都不能浪费。”
电话打来,疾控部门告知马上来接确诊病例。顾莉敏快速拿出一套完整的防护装备放在纸盒里,让“大白”无接触地送给居民。想到这位患者是准妈妈,顾莉敏鼻子一酸,电话里关照她:“你一会儿穿好装备下楼,一定要多喝水,把东西准备好,特别是吃的多带点。孩子的事不要多想,一切听医生的指导。首先把自己照顾好,有事情打我电话。”
车来了,站在路边,顾书记把转运单交给司机,远远地送别了患者。“有事情打我电话”是她最近对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苦 以防万一睡车里
晚上6时,顾莉敏忽然一拍大腿说:“我忘记收被子了!”匆匆跑出办公室,把晾在空地上的被子卷起放进车里。原来,为了方便工作,她在浦西封控前从外区的自己家中搬到了杨浦的女儿家暂住。几天后,女儿家所在的楼宇出现阳性病例,为了降低风险,她就以车为床,免得有个万一,会影响到同样住在居委会办公室里的居委主任。
睡在车里近两周,实在不舒服,再加上工作时间长,睡眠严重不足。累的时候,顾莉敏会咬咬牙,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
甜“替我谢谢你妈妈”
晚上7时,核酸检测点位上亮起了照明灯。志愿者们也开启了“全自动”上岗模式,“大白”“小蓝”在暗夜的弄堂里,散作满天星。
3月以来,居家办公的机关干部、企业白领,全职妈妈、退休爷叔……陆续加入志愿者队伍,300多名志愿者先后上岗,超过了居民数的1/10。夫妻档、父子组齐上阵,各司其职的志愿者身影,顾莉敏都看在眼里。她对志愿者小张动情地说:“替我谢谢你的妈妈,养育了热心有爱的志愿者!”
辣 棘手事一一解决
晚上8时,顾莉敏步履匆匆,穿梭在6个核酸检测点位之间检查进度和现场秩序,她打趣说:“日行万步不是梦,需要一双溜冰鞋!”她来到了一个刚“封箱”的点位,正在昏暗路灯下核对表格的工作人员看到顾莉敏,立即焦急地说:“我怎么核对,都发现比上次少采样一人,书记,怎么办?”顾书记心里有一本账:外出就医的、转运的,参加防疫工作的……一一道来,帮工作人员厘清头绪。
说话间,顾莉敏接到隔壁小区一户居民的求助电话。赶到居民家中,只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已经脚肿,无法下床。老人家里的常用药吃完了,顾莉敏让家人把病例卡、药物清单和需求数量准备好,告诉他们,周一就安排居委干部去医院代老人家配药,再送药上门,总算让老人和家属长舒一口气。
从居民家里出来,顾书记又被两位居民拦住。“已经这么晚了,我89岁的老母亲下楼做核酸,工作人员不让做,书记你怎么解决?”老人有点着急。顾莉敏向一旁的志愿者了解情况,原来是还没有轮到这个楼栋,母子俩就自己下楼来了。顾莉敏当即拍板特事特办,安排其做核酸,不让老人再折腾,母子俩终于舒展了眉头。
通讯员 许滟绯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