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投喂’了奶茶,跑腿小哥放下就走了,也没问出是谁,但我们都特别开心。”3月17日以来,金山区朱泾镇临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茜和同事们就驻扎在了居民区里。这段日子里,大家哭过也笑过,像今天这样被“投喂”一杯奶茶,就能鼓起同志们的斗志。对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居委干部来说,居民们的肯定是让他们强大起来的无穷力量。
忧心 志愿者缺口
临源居民区所辖5个小区,大多数房屋都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00多人,其中,70岁以上有近700人。辖区内还有两个城中村,有很多外来租客。
“几宿没有睡着。”想着封闭后的各项工作,想起远远不够的志愿者力量,徐茜说,愁!志愿者招募不能停,核酸采样和道口值守也要及时安排。开放式小区多,道口值守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平均年龄60多岁的党员小组长、楼组长虽表示能站岗,但夜间值守并不适合他们。最开始的封控夜,徐茜彻夜值守在小区路口。倒春寒的夜晚,暖心的是,远方有许多双眼睛也在注视着她,“你们辛苦了”的消息,让徐茜觉得前路充满希望。
惊喜 他们都来了
“今天我值班!”“我们正在巡逻,请放心。”每天5时至22时,5名“团长”都会在临源居民区“五色帮帮团”微信群内“抢单”,及时分派志愿者到小区巡逻、道口值守、卸货装货等任务中去。6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还在不断地扩充。
这支队伍里有30至50岁的居民,有与居委会相交甚好的企业派来的员工,有教师和大学生……无论是核酸检测、抗原自测,还是临时任务需要帮忙,他们总能一呼百应。徐茜说,在团长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能有序运转。团长蒋永林还搭建了临时办公帐篷,每日一例会,布置好志愿者的次日工作。“从居委会连轴转到被‘架空’。”徐茜由衷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
解难 心与心相贴
微信上的鼓励,接连送达的感谢信,时而被意外“投喂”……虽然常有不被理解的无奈,但也有许多点赞的声音。徐茜说,工作再苦,有居民支持就有干劲。
不久前,居委会收到一名失聪老人的来信,希望帮助接回自己即将出院的老伴。徐茜积极请示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与院方取得联系,在确保各流程合规下,自己开车接回了老人。看着激动拥抱的两人,徐茜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为了方便居民买菜,徐茜还建起过临时菜场,当起了“小摊贩”;为了及时送达药品,她学会了新的交通工具——三轮车;为了及时转运生病的居民,她也帮着扛过轮椅……徐茜深知,只有让居民们看到居委会真心实意的努力,才能少一些责备,多一分支持。
本报记者 屠瑜 通讯员 殷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