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说句心里话,不焦虑不着急是不可能的,但这些日子里头,我们重新认识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张弘、富敏夫妇是上海电视台的退休编导,经典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创作者。这次上海疫情期间,老两口拍了一段视频为“楼里突然冒出了许多年轻人”点赞——
“他们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张罗居民们做核酸,每一栋、每一层、每一户都挨家挨户地叫,一次比一次井然有序,一次比一次高效”“他们为小区居民的快递包裹送完最后100米,他们也时时刻刻蹲守在邻里微信群中、忙碌在邻居们看不见的地方找资源,谁家需要订蔬菜、叫水果,群里一提,即刻回应”。
这样的年轻人,相信很多上海市民都似曾相识。时至今日,上海战疫已取得多区社会面清零的阶段性战果,但无数青年人仍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在特殊时刻的特殊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他们是坚守便利店23天的90后女店长李娜。为了保障附近居民的物资供应,她选择住在店里,24小时营业,随时响应居民需求。没有床,就睡在纸板垫的地铺上。
他们是95后的快递员杨耀森,自掏腰包7万多元为需要帮助的人采购物资。别人给钱,他分文不取。他说,这些工作,我做与不做,总归是有人要做的。
他们是在B站上拥有260多万粉丝的00后up主拉宏桑。被邻里群推举当上楼组长的她,自言上一秒“光宗耀祖”,下一秒“崩溃大哭”,但哭完还要继续努力。她还在视频里,以个人视角为人们呈现上海这场大仗硬仗中无数基层楼组长、社区志愿者辛苦又繁琐的日复一日。
他们是上海最年轻的居委会。嘉定区马陆镇崇文社区居委班子,7名成员有5个都是90后:书记、主任潘晓喆1990年出生,副主任严倩玉1992年生,最年轻的小伙子陈家盛1999年生。年轻的团队挑起最重的担子,摸索创造出了许多新模式新办法,让社区抗疫有序高效,守护平安。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不惧生死,奋起救国,成为那一代青年人的高光时刻。
今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总能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自觉扛起责任,无私奉献,无畏向前,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据白皮书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大贡献。
无奋斗,不青春。疫情的灾难让人哀痛,但疫情的锤炼却让青春闪光。今日上海,在这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的重要时点,在这早期中国共青团组织星火初燃的地方,上海的青年人,正用年轻的肩膀,扛下责任与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用奋斗为人生烙下最值得纪念的印痕。
这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