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港大道快速道S2高速路口,等待核验电子通行证和核酸码的集卡和重型卡车排成了长队 杨欢 摄
本报记者 杨欢
从市区开车到临港,车流渐渐增多。在两港大道快速道S2高速路口还遇到堵车,集卡、重卡排队核验电子通行证和核酸码后,驶往东海大桥方向。这让记者很兴奋,因为城市在复苏,活力又回来了。
城市因疫情按下“暂停键”,无数人与病毒抗争。眼下形势正在好转,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让人相信,期盼已久的生活恢复如常指日可待。上个月中旬,从临港传来的两则消息颇受关注。4月18日,上汽集团正式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特斯拉上海工厂8000名员工返岗。这两家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意义非凡。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上海重点产业链有序复工,如汽车领域,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特斯拉四家整车企业全面复工,基本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每天下线整车约2000辆,带动上下游11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恢复生产。
这些数据,让记者欣喜,也由此决定,去临港看一看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
目前,临港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分成两批,24小时在岗。内场的人闭环管理,负责线上审批、协调、决策等,吃住都在办公室。外场直接对接企业,高科、建交、综保等几个主要部门的副处长领着“兵”,现场督导、协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联系了临港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的外场工作负责人李向聪。原本约的采访时间是13时30分,但他一直在忙,和内场工作人员开线上会议,聊一个招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准备拉相关部门一起协调。
等待间隙,记者环绕四周。一个小伙子席地而坐,抱着电脑整理数据,背后的沙发上散落着被子。显然,这段时间,他是睡沙发的。小伙子叫王彬,浙大毕业的高材生,95年生,今年1月份刚刚选调到临港。一开始,管委会排班,准备A班先值一周,之后再换B班。结果交接时,B班缺一个人,值完A班的王彬就主动请缨留下来,一留就留到了现在,被同事们开玩笑说,“穿着棉袄来,穿着短袖走。”
临港管委会里,这样肯吃苦、敢担当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大家很忙,记者只能见缝插针地采访,从下午1点聊到晚上9点。有人进组前囤了箱胡辣汤,吃了一个多月,还剩最后一包。用开水兑一兑,配上已经放冷的盒饭,算是欢迎宴。
胡辣汤尝起来,酸、咸、麻辣,但吃完之后口舌回甘,而这些抗疫人员的经历,正好与之一一对应。
酸——腰酸背痛
睡杂物间,放倒柜子当床
忙了一下午,李向聪都没离开过座位。吃晚饭的时候,一直按肩颈,老毛病又犯了。之前内场值班时,大伙都在办公室里睡行军床。他脊椎不好,就一个人跑到杂物间里,把柜子放倒当硬板床睡。到外场后,有床了,但大伙也没什么时间休息,有时,坐车去园区的路上,眯十几分钟。
目前,高科处在外场的有17个人,要负责管理临港企业的驻厂、返岗人员。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人数每天都在变。他们要组织企业做核酸检测、送抗原、送物资、统计数据整理台账,还要解决员工的“急难愁盼”,比如就医、配药。
复工复产方面,企业先提交申请,管委会内场审批,外场保障协调。复工复产方案里,静默区设置、现场消杀、防疫物资准备等,都得写清楚。高科处会“飞行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麻——任务繁重
工科男防疫,方法很“硬核”
企业分散在不同区域里,管理起来难度不小。高科处外场的17个人分为9组,各有分工。划分得精准,不能简单按园区面积分,因为企业员工有多有少。核酸点位设置在哪,顺序怎么排,走什么线路,都得是“最优解”。
高科处里基本都是工科生,逻辑思维比较强。搞招商的时候,他们就画了产业地图。这次,也把经验用到疫情防控里。有个年轻人叫王志阳,是从企业借调过来的,防疫期间,做了很多“攻略图”。他把核酸检测点位分布,车辆运行线路,每个区块谁负责,画得一清二楚。
“一开始,我们通宵开会,就讨论台账怎么弄。现在机制理顺了,繁杂的工作处理起来也有头绪了。”王志阳说的台账就是整理数据做统计,这是个繁杂的活。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8000名员工返岗,分散在各处。高科处要开证明,开通行证,梳理名单。统计数据时,姓名、地址、手机号码、核酸码、车牌号等都要记录好,容不得差错。
咸——流汗流泪
徒手搬物资,女神成“汉子”
每天都很累,但年轻人擅长“自嘲”,苦中作乐。王志阳手机里保存了很多小伙伴的“黑照”。
有张照片很吸睛。一个瘦小的姑娘搬着很重的物资,脸上青筋凸起,头发散乱地抓了个冲天辫,“女汉子”气十足。她叫刘通,是个“90后”姑娘,说话很温柔。刘通3月份才到管委会报道,就跟着来外场参与疫情防控了。什么活都跟着一起干,搬1000箱物资没叫过苦。结果在一次核酸检测现场,她哭了。
大家每天睡得很晚,要等做核酸的具体通知,第二天起大早去现场布置。一次,刘通在维持秩序,引导大家保持间距排队。有些工人没戴好口罩,她上前劝阻,对方反倒把口罩往下一拉。刘通气得眼泪夺眶而出,默默拿着喷壶消毒,然后继续沟通,“你们跟我父母差不多大,也有子女在外工作。不希望他们在外受委屈吧。大家都有难处,但还是要互相理解配合。”一番话打动所有人,后面进展就很顺利了。
甜——难忘回忆
我们爱她,希望她越来越好
“疫情下的‘特斯拉速度’能在临港产生,也侧面印证了新片区汽车产业链的集聚。这些整车企业有大量供应商,如果分散在各地,进度就没这么快,集聚在临港,协调起来就比较方便。”作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服务专员之一,高科处奚涛三句话离不开业务。采访结束时,也不忘给临港新片区“打广告”。
这段时间也将是大家的难忘回忆。高科处外场的17个人中,刘通是甘肃的,刘显哲是辽宁的,王海鹏是山东的,王志阳和李向聪是河南的,刘国舜是广西的,沈稼鸣、倪岑岑、高泽骏、张旭卿和曹阳是江苏的,王骁、王彬、蒋东新、周洲、吕浩和奚涛是上海的。为了投身新片区建设,他们成了“临港人”。“因为深爱这座城市,希望她越来越好。”
截至5月16日,临港新片区复工复产工业企业47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01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总量的95.6%。477家企业合计返岗及驻厂人数超5万。目前,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特斯拉上海工厂,新昇、积塔、三一、上海电气、航发商发、上飞制造等近20家企业也实现了封闭生产或研发;格科、重燃等8个重大项目已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