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广告 90后男护士成隔离点“顶梁柱” 小区“团”心理老师解网课之忧 我和先生,在道闸内外对视着…… 为居民团购一分也不能赚
第5版:上海新闻 2022-05-17

为居民团购一分也不能赚

“三个一分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牵头人金涛带领大家坚持平价保供

一板正大蛋业的品牌鸡蛋30只,他们为老百姓团购一直卖27到30元钱,因为太便宜反遭投诉。在物流不畅,物资紧缺的时候,这样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是如何做到一直坚持出厂价不加一分钱,志愿者不经手一分钱,团队不谋一分钱私利?昨日,“三个一分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牵头人金涛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组织“店小二”团队

作为市级机关的党员干部,金涛的本职工作是联系农村党建。浦西封控初期,朋友向他求助,说小区没有物资了。于是,他帮忙联系购买到了400包大米。第一单做成后,一传十,十传百,别人知道他有平价的渠道后,纷纷来求助。两天多时间,就供应了2000多包米。

因为每天只能睡1小时,他感到体力不支,于是,他在朋友圈发动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特别强调:“机关同志优先,封控在家有时间,电话24小时畅打不休息,没有任何物质报酬和精神奖励,没有职务级别高低之分。”

消息一发出去,很多人来报名,他们组成了一支21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大家从机关干部、国企领导、学校老师、企业职工、科研尖兵,变身为线上低价卖菜、卖瓜、卖米、卖蛋、卖肉、卖酱油的“店小二”。例如,来自上海交大的闵楠,为了做好练塘茭白的助农服务,几乎一夜之间转型成农业专家。来自上海航天机电的徐悦雯,专司金山廊下蔬菜,每天都在为了市民明天餐桌上吃什么绿叶菜绞尽脑汁……

物美价廉不怕举报

他们坚持“三个一分钱”工作原则,即:出厂价不加价一分钱、志愿者不经手一分钱、团队不谋一分钱私利。无数次,为了一枚摔坏的鸡蛋、一片压烂的菜叶、一包压扁的番茄、一串有黑斑的香蕉、一只长得难看的苹果、一瓶碰碎的酱油,为了封控社区居民的吃饭问题,他们操碎了心。

他们还要和保供厂家谈:“现在是疫情非常时期,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要讲社会责任。我们不赚一分钱,也希望你们能帮忙解决物流,给到居民平价优质的物资。”他们还要和团长谈:“你们要拿到这么好的东西,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加一分钱,物资到了后1个小时内能够送到居民手中。”也有团长向金涛表示,分发物资有困难,没人干。金涛就让他们去找居民区书记,发动党员一起做。

0.9-1元/只的鲜鸡蛋、1.25元/包加碘盐、2元/斤球生菜、2.2元/包康师傅……慢慢地,这支队伍的口碑也做出来了,至今已卖出1000吨生活物资。因为物美价廉,他们还遭到恶意举报,说他们扰乱市场秩序。队伍里由于有市市场监管局的同志,对于恶意举报,他们并不害怕。

感恩爱心伙伴支持

渐渐地,会有爱心企业找上门,想要捐物资。“他们不知道我们没有仓库、没有运输,都是一群线上志愿者,但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只要是人家支持上海抗疫的物资,我们一定想尽办法接收。”金涛说。

最让他感动的是叫徐凯的爱心企业家。4月19日,徐凯联系到他,说要捐350头猪给上海。他问:“需要办很多手续,如果这事办不成,猪怎么办?”“我今晚开始杀猪,你们肯定办得成!”徐凯答道。

当晚,徐凯从云南派出两大卡车,运出700爿猪。两天两夜几个司机轮流开车没有停过,22日一早开到上海,分送到5个区一线抗疫单位,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我给他们打电话,和他们说谢谢,捐了几十万的东西,连个面也没有见上。”金涛说,人住上海的徐凯,因为协调猪的事情出了小区,办完手续后却无法再回,只能先车上住了两天,后来帮他找了一个酒店住下。各区慈善基金会的票据可以用来抵扣税,但徐凯丝毫不在乎,他只是想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上海。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