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每天持续更新的水墨抗疫故事漫画,在长宁区威宁小区的志愿者微信群热传。署名为“贝鹅”的创作者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间隙,用笔和墨记录下所见所闻。今天上午,记者采访了这位创作者,听她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贝鹅”名叫马龙娇,34岁,是一名教育机构的设计师,平时有每周外出画画的习惯。小区封控后,她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参与小区核酸检测、物资派送等志愿者工作,帮助团队优化流程,做PPT、流程图和海报。
“画画是从5月1日开始的,那时大家都有点疲倦了,还会碰到一些不听劝的居民,会发生一些不太开心的事情。”刚开始她只是想用幽默的手法把这些事画下来,让志愿者们开心。画着画着,就想反正都画了,为何不画志愿者呢。于是,她就开始画,先画志愿者群体,再画个人,反响很好。
她说,刚开始看到网上一些画“大白”的作品,还没有一个情感的关联,因为不认识这些人,只能把他们当作一个符号,虽然这些“大白”确实伟大。但当她穿上防护服成为志愿者,和大家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心情完全不一样。“我首先希望他们都能安全,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
“因为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才最深,我画的都尽可能保证是自己亲眼所见,至少画的都是认识的人。希望用我的画去记录我看到的这些积极能量吧。”她印象最深的一幅画是关于志愿者搬运物资的场景(见左图)。4月16日傍晚,威宁小区拿到了百珍堂捐赠的物资,目测有30米左右长的卡车,她和大家一起把物资从卡车上搬下来,都累趴了。但能够帮助到1912户居民,感到非常值得。
到今天,马龙娇已经画了58张。她用手绘漫画的形式,记录了战疫中那抹志愿红,也画出了社区居民“同心抗疫”的心声。她说,她还要继续画下去,画全小区所有志愿者。
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