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沈开艳评价说,“50条”政策覆盖面广、实在,是一套多管齐下的组合拳:广,从生产端到需求端都有涉及,施策对象既有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还包括劳动者、消费者等;实,许多政策要拿出“真金白银”,包括对困难行业职工给予每人600元一次性稳岗补贴、对个体租户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等;指标可量化,比如对电费等提供10%的财政补贴、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等。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多管齐下为企减负。“这是一套组合拳,参与部门之多前所未有。”
“政策出台得非常及时、有针对性。”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直言,从数据看,上海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超过60%,投资、消费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出台强有力的措施重振信心。
王思政介绍,从6月1号开始,核酸检测从48小时变成72小时,取消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度,都释放了非常明确的信号。“有为政府,就不能有惯性思维。防疫层层加码不是‘有为’。基层管理者要转变观念,防疫不是目的,大上海保卫战现在更重要的是打好大上海经济保卫战。”
“我希望这次的政策是一次发令枪,让上海能自由奔跑起来的发令枪。走出小区已经不够了,我们要抢进度、抓项目,我从发布会里感受到了政府管理者着急、迫切的心情。”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蓬提到了两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词。
一个是帮中小微企业“留住青山”。他认为,上海的中小微企业都是“优质弹簧”,倔强系数很高。它们能在高成本的上海诞生、坚持到今天,绝大部分都是有战斗力、有竞争力的,两个月的封控把它们的“生命通道”给堵住了。政府要做的,一要把生命通道打开,让市场经济加快循环起来;二要及时“输血”,对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小微企业,有力的措施帮一把,它们马上就能活过来。
另一个是推进政策落地“免申即享”,高效直达市场主体。“不用申请,该减免的减免,该缓缴的缓缴,看似一个细微的动作,背后是提振企业信心的大决心。”
专家均表示,政策落地刻不容缓。政策出台了,一定要抓紧落实。比如,政策有“容缺后补”的制度安排,涉及到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就要实打实用起来;政策是普惠性的,落实到不同的企业又有轻重缓急之分,执行必须又快又准。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