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上海的实力与功能 不负时代,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第4版: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 2022-06-10

上海的实力与功能

潘高峰

经历了最艰难抗疫的上海,正在面对另一个巨大挑战:能否迅速走出经济泥沼,恢复往日的耀眼繁华?

6月1日,上海全面复工复产第一天,浦东新区集中签约66家企业近百个项目,意向投资金额约150亿元,其中包括阿里灵犀互娱、苏富比等知名文化产业大“IP”。同一天,上海闵行通过“云签约”大会,敲定49个项目,总投资额206.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7个,占总投资额12.84%。

6月8日,上海虹口北外滩签约30家优质企业,总投资额超百亿元,集聚了金融、航运、商贸、科创等多个领域的外资、央企和总部型企业。

尚未完全走出疫情困境的上海,为何接连收获重磅“大单”?这背后金子般的信心,源于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充分认可。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达到4.32万亿元,排名全国首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上海已超越香港、深圳,位居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刚刚出炉的《2021全球城市500强》名单中,上海排名第九,同样位居中国40个入选城市的首位。

但上海的发展,从来不只着眼于国内,也不只着眼于自身,而是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从“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到“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对上海的发展寄予厚望。

2017年末,上任不久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首次出席上海市委全会,就提出了一个问题:“10年、20年后,上海拿什么参与竞争?”为回应这一命题,2018年6月,十一届上海市委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

从那时开始,上海就清醒地认识到,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强功能,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年来,围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这“四大功能”,上海不断增强对高层次人才、全球性资金、前沿性科技的磁效应、场效应,促进高端要素资源不断优化组合、产生化学反应、孕育新生事物。今天本报刊登的上汽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的专访,讲述的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培育新动能、抢占新赛道的奋斗故事。

五年来,面对世界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上海不断搭建资源配置的市场、编织科技攻关的网络、畅通资金融通的渠道、提供走向世界的跳板,努力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更好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导权,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控制力形成、规则话语权提高、市场定价权增强等方面取得了新进步。

上海还坚持软硬并重、同步提升。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既持续增强经济、科技、产业等硬实力,也注重提升文化、环境、品牌等软实力,推动软实力、硬实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优势。

正是这一切,让上海在具备经济体量全国第一“吨位”的同时,也具备了无可替代的身位与地位。这也让我们充满信心:经历凤凰涅槃,那个你熟悉和喜爱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