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郜阳)今年夏季,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5月22日起太阳会远离地球,7月4日到达“远日点”,这个时期天气会因此变得凉爽,并会持续至今年8月。事实上,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昨天15时11分,地球到达轨道远日点。的确,人们看到了一轮“年度最小太阳”。天文科普专家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并非正圆形,而是一个偏心率为0.0167的椭圆,因此日地距离并不固定。每年1月上旬地球经过近日点,此时距离太阳大约是1.471亿千米;7月上旬经过远日点,距离大约是1.521亿千米;分别对应着一年中太阳视直径最大和最小的时刻。
尽管远日点比近日点远约500万千米,但和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比却微不足道:这个差值只占到地日平均距离的3.3%,就好比100米和103.3米的区别,可以忽略不计。经过近日点时,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只比远日点强了不到6%。
今年入伏为7月16日,一年里最热的时期即将到来。那为什么太阳离我们远了,天气却越来越热?其实,日地距离的变化并非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四季变化主要受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南北纬23度26分之间移动。夏季,北半球的太阳光照射角度高、光照时间长,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多,因此人们感到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