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4日 星期二
考场外的最后一课:感恩 中考落幕 80岁爷爷换“纳米”瓣膜 58天小儿完成肝移植 今起填志愿  争名额非“开盲盒”
第6版:上海新闻 2022-07-13
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80岁爷爷换“纳米”瓣膜

本报讯(记者 左妍)昨天,世界首位使用“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R)的患者江老伯顺利从中山医院出院了。江老伯今年80岁,活动后胸闷气促,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房颤、高血压。TAVR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与传统的生物瓣膜相比,这种新型材料的心脏瓣膜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可达20-25年之久。

7月6日,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TAVR)。此例成功植入,标志着中国瓣膜病的治疗进入聚合物新时代,也表明了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已经开始在部分领域引领全球创新。

TAVR植入的人工瓣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瓣架,一个是功能瓣叶。前者起到固定人工瓣膜的作用,后者是功能部件,实现人工瓣膜的开启关闭功能。既往,TAVR的瓣叶使用的是猪或牛的心包组织(也称生物瓣膜)。虽然动物心包组织被临床应用多年,证明其有较好的耐久性及抗栓性能,但其使用寿命仍有一定局限性(一般10-15年),加工缝合要求很高,成本也高,且不易剪裁成一些特殊的形状。随着材料学的进展,聚合物(polymer)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动物心包瓣膜的不足,其更容易加工剪裁。

葛均波院士团队从动物实验阶段就参与了上海以心医疗自主研发的全世界首款合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瓣叶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系统Polymer TAVR TRISKELE的相关研究。该置换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瓣叶,相比传统的动物心包瓣叶材料,具有零钙化、低凝血、高生物相容性的优点。

葛均波院士是我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研制成功了中国人自己的、老百姓用得起的心脏支架。随后又提出了攻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的逆向导丝技术,并且研制了我国首个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引领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